招平断裂带金矿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研究与勘查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勘查进展 | 第14-15页 |
| ·存在问题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7-19页 |
| ·野外地质调查及资料收集 | 第17页 |
| ·室内测试分析 | 第17-19页 |
| 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19-33页 |
| ·构造 | 第19-22页 |
| ·EW 向构造带 | 第19-21页 |
| ·NNE-NE 向断裂构造 | 第21-22页 |
| ·NW 向断裂构造 | 第22页 |
| ·岩浆岩 | 第22-30页 |
| ·岩浆活动 | 第22-28页 |
| ·岩浆活动与金矿的关系 | 第28-30页 |
| ·地层 | 第30-33页 |
| ·地层层序 | 第30-31页 |
| ·胶东岩群金的丰度 | 第31-32页 |
| ·金矿成矿物质来源 | 第32-33页 |
| 3 控矿构造地质特征 | 第33-49页 |
| ·几何形态及分段特征 | 第33-40页 |
| ·地貌特征 | 第33-34页 |
| ·地质表现 | 第34-37页 |
| ·分段特征 | 第37-40页 |
| ·运动学特征及构造演化历史 | 第40-43页 |
| ·运动学特征 | 第40-41页 |
| ·构造演化历史 | 第41-43页 |
| ·构造控矿型式 | 第43-45页 |
| ·构造分级 | 第43页 |
| ·构造型式 | 第43-45页 |
| ·构造-蚀变-矿化分带 | 第45-49页 |
| ·断裂带分带 | 第45-46页 |
| ·主断裂分带 | 第46-49页 |
| 4 金矿床地质特征 | 第49-107页 |
| ·金矿类型 | 第49-52页 |
| ·蚀变岩型 | 第50-51页 |
| ·石英脉型 | 第51-52页 |
|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第52-91页 |
| ·玲珑金矿 | 第52-57页 |
| ·大磨曲家金矿 | 第57-61页 |
| ·台上金矿 | 第61-62页 |
| ·大尹格庄金矿 | 第62-80页 |
| ·夏甸金矿 | 第80-83页 |
| ·山后金矿 | 第83-90页 |
| ·旧店金矿田 | 第90-91页 |
|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 第91-96页 |
| ·矿床展布特点 | 第91-93页 |
| ·断裂构造控矿特征 | 第93-94页 |
| ·成矿规律 | 第94-96页 |
| ·找矿标志 | 第96页 |
| ·成矿模式 | 第96-100页 |
| ·成矿演化 | 第97-98页 |
| ·成矿模式 | 第98-100页 |
| ·招平断裂带多期成矿作用探讨 | 第100-107页 |
| ·叠加成矿作用概述 | 第101页 |
| ·叠加成矿作用分析 | 第101-105页 |
| ·叠加成矿作用与复合成矿系统 | 第105页 |
| ·成矿阶段划分 | 第105-107页 |
| 5 地球物理特征 | 第107-121页 |
| ·区域重力与磁场特征 | 第107-109页 |
| ·重力 | 第107-108页 |
| ·磁场 | 第108页 |
| ·矿产分布与区域物理场的关系 | 第108-109页 |
| ·金矿带地球物理特征 | 第109-111页 |
| ·物性参数特征 | 第109-111页 |
| ·地球物理场特征 | 第111页 |
| ·矿区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 第111-121页 |
| ·招远城北-夏甸区段物探激电异常 | 第112-113页 |
| ·大磨曲家矿区激电异常 | 第113-116页 |
| ·前花园矿区激电异常 | 第116-118页 |
| ·山后矿区物探异常 | 第118-121页 |
| 6 地球化学特征 | 第121-153页 |
|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121-122页 |
| ·金矿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 | 第122-125页 |
| ·异常统计特征 | 第122-123页 |
| ·异常分布特征 | 第123-125页 |
|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125-153页 |
| ·大磨曲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125-137页 |
| ·前花园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 第137页 |
| ·大尹格庄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 第137-144页 |
| ·夏甸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 第144-145页 |
| ·山后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 第145-153页 |
| 7 金矿带勘查模型及成矿预测 | 第153-183页 |
| ·招平断裂带金矿床勘查模型 | 第153-164页 |
| ·招平断裂带金矿床综合预测模型 | 第154-157页 |
|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勘查模型 | 第157-161页 |
| ·石英脉型金矿勘查模型 | 第161-163页 |
| ·深部矿体定位预测模型 | 第163-164页 |
| ·资源潜力分析及找矿方向 | 第164-167页 |
| ·金矿资源状况 | 第164-165页 |
| ·资源潜力分析 | 第165-166页 |
| ·资源潜力估算 | 第166-167页 |
| ·找矿方向 | 第167页 |
| ·成矿预测 | 第167-179页 |
| ·空白区找矿靶区 | 第168-170页 |
| ·已知矿床找矿靶区 | 第170-179页 |
| ·成矿预测区最新勘查进展 | 第179-183页 |
| ·大磨曲家金矿 | 第179-180页 |
| ·前花园矿区 | 第180页 |
| ·山后金矿 | 第180-182页 |
| ·大尹格庄金矿 | 第182-183页 |
| 8 结语 | 第183-185页 |
| 致谢 | 第185-1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6-196页 |
| 附录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