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35页 |
·地方分权的概念与目的 | 第22-25页 |
·地方分权的概念与性质 | 第22-23页 |
·地方分权的目的和依据 | 第23-24页 |
·地方分权的原则 | 第24-25页 |
·地方政府含义及我国政府层级 | 第25-28页 |
·地方政府的含义 | 第25-26页 |
·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 | 第26页 |
·我国的政府层级与制度安排 | 第26-28页 |
·四个重要的分权理论 | 第28-31页 |
·最优分权理论 | 第28页 |
·偏好误识理论 | 第28-29页 |
·最佳职能配置理论 | 第29-30页 |
·用脚投票理论 | 第30-31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31-33页 |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种类 | 第31-32页 |
·地方公共物品的定义及提供 | 第32-33页 |
·效率与公平理论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我国地方分权的历程及成效 | 第35-49页 |
·1949-1978 年间我国中央高度集权下的分权尝试 | 第35-38页 |
·建国后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缘由 | 第35页 |
·中央高度集权的主要体现 | 第35-37页 |
·中央高度集权下的两次小分权 | 第37-38页 |
·1978 年后我国的地方分权探索 | 第38-45页 |
·财税体制方面 | 第38-42页 |
·金融与计划体制方面 | 第42-43页 |
·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方面 | 第43-44页 |
·市管县与扩权强县的实践 | 第44-45页 |
·我国地方分权的成效 | 第45-47页 |
·各地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 第45-46页 |
·中央与地方共处政务成效显著 | 第46-47页 |
·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大幅提高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国外地方分权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49-57页 |
·法国地方分权实践 | 第49-52页 |
·法国地方分权的历史简介 | 第49-50页 |
·法国地方分权的主要内容 | 第50-52页 |
·日本地方分权实践 | 第52-54页 |
·日本的行政区划及不同职责 | 第52-53页 |
·日本地方分权的主要内容 | 第53-54页 |
·国外地方分权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54-56页 |
·完善的配套措施 | 第54-55页 |
·强大的监督机制 | 第55页 |
·有力的法律保障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我国地方分权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7-75页 |
·中央政府层面的问题分析 | 第57-64页 |
·权力下放过程不规范 | 第57-59页 |
·配套措施不完备 | 第59-61页 |
·分权过多 | 第61-62页 |
·地区间权力分配不均衡 | 第62-64页 |
·地方政府层面的问题分析 | 第64-73页 |
·地方政府缺位 | 第64-66页 |
·地方政府越位 | 第66-67页 |
·地方政府推行地方保护主义 | 第67-68页 |
·地方政府以权对抗中央 | 第68-70页 |
·地方政府机构繁多与寻租严重 | 第70-72页 |
·地方政府内部分权不当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地方分权的对策思考 | 第75-86页 |
·中央政府层面 | 第75-80页 |
·完善权力分配过程 | 第75-77页 |
·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 第77-80页 |
·强化地区间协调功能 | 第80页 |
·地方政府层面 | 第80-85页 |
·调整经济管理方式和范围 | 第80-81页 |
·强化公共物品提供 | 第81-83页 |
·打破地方垄断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简介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