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棹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棹歌发展史 | 第12-27页 |
| (一) 棹歌发展阶段论 | 第12-21页 |
| (二) 清代棹歌与竹枝词两体合流现象 | 第21-24页 |
| (三) 鸳鸯湖棹歌渊源流变 | 第24-27页 |
| 二、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研究 | 第27-54页 |
| (一)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产生的渊源 | 第28-30页 |
| (二) 《鸳鸯湖棹歌》内容庞杂 感情真挚 | 第30-45页 |
| (三) 《鸳鸯湖棹歌》雅俗共赏 诗中有画 | 第45-51页 |
| (四) 《鸳鸯湖棹歌》在朱彝尊诗歌中的地位 | 第51-54页 |
| 三、清代《鸳鸯湖棹歌》和诗研究 | 第54-66页 |
| (一) 和诗概说 | 第54-56页 |
| (二) 和诗产生的原因 | 第56-58页 |
| (三) 谭吉璁《和鸳鸯湖棹歌》 | 第58-66页 |
| 四、清代《鸳鸯湖棹歌》续诗研究 | 第66-75页 |
| (一) 续诗概说 | 第66-68页 |
| (二) 续诗产生的原因 | 第68-71页 |
| (三) 朱麟应《续鸳鸯湖棹歌》 | 第71-75页 |
| 五、现当代《鸳鸯湖棹歌》和诗研究 | 第75-80页 |
| (一) 20世纪鸳鸯湖棹歌的复兴 | 第75-77页 |
| (二) 21世纪初鸳鸯湖棹歌的余音 | 第77-80页 |
| 六、鸳鸯湖棹歌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影响 | 第80-90页 |
| (一) 鸳鸯湖棹歌的地域文化特色 | 第80-83页 |
| (二) 鸳鸯湖棹歌的影响 | 第83-90页 |
| 余论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 附录 历代棹歌创作情况表 | 第94-10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