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含氮五元杂环铱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2页
   ·引言第14-15页
   ·有机电致发光第15-18页
     ·有机电致发光的定义第15页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光机理第15-16页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历程第16页
     ·有机电致发光的现状第16-17页
     ·有机电致发光的展望第17-18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第18-20页
     ·单层OLED器件第18页
     ·双层OLED器件第18-19页
     ·三层OLED器件第19页
     ·多层OLED器件第19-20页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简介第20-27页
     ·有机小分子蓝光材料第20-22页
     ·有机小分子绿光材料第22-23页
     ·有机小分子红光材料第23-24页
     ·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第24-26页
     ·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第26-27页
   ·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第27-29页
     ·实验设计思路第27-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2页
第二章 2-取代苯并噻唑的合成第32-47页
   ·概述第32-33页
   ·试剂仪器与装置第33-35页
     ·实验试剂第33-34页
     ·实验仪器第34页
     ·实验装置第34-35页
   ·实验操作第35-42页
     ·合成路线第35页
     ·反应条件第35-36页
     ·机理探讨第36页
     ·代表步骤第36-37页
     ·反应列表第37-38页
     ·结构表征第38-40页
     ·性能研究第40-42页
     ·结果讨论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第三章 2,4,5-三取代咪唑与1,2,4,5-四取代咪唑的合成第47-73页
   ·概述第47-48页
   ·试剂仪器与装置第48-50页
     ·实验试剂第48-49页
     ·实验仪器第49页
     ·实验装置第49-50页
   ·实验操作第50-60页
     ·合成路线第50页
     ·反应条件第50-52页
     ·机理探讨第52-53页
     ·代表步骤第53页
     ·反应列表第53-56页
     ·结构表征第56-59页
     ·结果讨论第59-60页
   ·1,2,4,5-四取代咪唑的合成第60-69页
     ·合成路线第60页
     ·反应条件第60-62页
     ·机理探讨第62-63页
     ·代表步骤第63-64页
     ·反应列表第64-66页
     ·结构表征第66-69页
   ·本章小结第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第四章 2-取代-1H-菲并[9,10-d]咪唑和2-取代-1-苯基-菲并[9,10-d]咪唑的合成第73-96页
   ·概述第73-74页
   ·试剂仪器与装置第74-76页
     ·实验试剂第74-75页
     ·实验仪器第75页
     ·试验装置第75-76页
   ·2-取代-1H-菲并[9,10-d]咪唑的合成第76-83页
     ·合成路线第76页
     ·反应条件第76页
     ·机理探讨第76-77页
     ·代表步骤第77页
     ·反应列表第77-79页
     ·结构表征第79-83页
     ·结果讨论第83页
   ·2-取代-1苯基-菲并[9,10-d]咪唑的合成第83-94页
     ·合成路线第83-84页
     ·反应条件第84页
     ·机理探讨第84-85页
     ·合成步骤第85页
     ·反应列表第85-87页
     ·结构表征第87-92页
     ·性能研究第92-93页
     ·结果讨论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第五章 两个"双2,4,5-三取代噁唑"的合成与表征第96-102页
   ·概述第96页
   ·试剂与仪器第96-98页
     ·实验试剂第96-97页
     ·实验仪器第97页
     ·试验装置第97-98页
   ·实验操作第98-100页
     ·合成路线第98页
     ·合成步骤第98-99页
     ·结构表征第99页
     ·性能表征第99-100页
     ·结果讨论第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2页
第六章 新型含菲并[9,10-d]咪唑结构的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102-112页
   ·概述第102页
   ·试剂与仪器第102-104页
     ·实验试剂第102-103页
     ·实验仪器第103页
     ·实验装置第103-104页
   ·实验操作第104-110页
     ·合成路线第104页
     ·操作步骤第104-107页
     ·性能表征第107-109页
     ·结果讨论第109-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总结论第112-113页
附图第113-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性镧系位移试剂核磁共振法测定环戊(己)烯并吡啶醇类物质对映体纯度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P,N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