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基于方向盘转角信号的驾驶员疲劳监测装置研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生理信号监测方法第10-11页
     ·个体特征监测方法第11页
     ·车辆参数监测方法第11-12页
     ·应用技术发展现状第12-14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第14-15页
第2章 疲劳监测装置总体方案第15-22页
   ·功能要求及技术指标第15页
     ·功能要求第15页
     ·技术指标第15页
   ·硬件集成方案第15-19页
     ·方向盘转角测量装置的选择第16-17页
     ·MCU 开发板的选择第17-19页
     ·生理信号监测装置的选择第19页
   ·软件和算法设计方案第19-21页
     ·系统软件组成第19-20页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第20-21页
     ·方向盘转角信号处理设计方案第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疲劳监测装置详细设计第22-30页
   ·硬件集成第22-23页
     ·数据采集板资源配置第22页
     ·数据发送板资源配置第22-23页
   ·软件设计第23-29页
     ·下位机软件设计第24-27页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第30-47页
   ·建模所需相关理论第30-35页
     ·回归分析第30页
     ·最小二乘估计第30-31页
     ·逐步回归算法第31-32页
     ·F-检验第32页
     ·神经网络算法第32-34页
     ·算法评估指标第34-35页
   ·方向盘转角信号相关变量第35-37页
   ·方向盘转角信号相关变量的优化第37页
   ·回归模型建立方式的选择第37-40页
     ·非线性回归建模第37-38页
     ·线性回归建模第38-40页
   ·回归模型建立第40-42页
   ·结果准确性分析第42-43页
   ·神经网络建模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调试与分析第47-57页
   ·疲劳监测装置的调试第47-50页
     ·实验设计第47页
     ·疲劳监测装置调试流程第47-50页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第50页
   ·回归模型适用性分析第50-54页
     ·残差分析第51-53页
     ·影响力点第53页
     ·多重共线性第53-54页
   ·神经网络模型的分析第54-56页
     ·样本采集问题第54-55页
     ·神经网络稳定性问题第55页
     ·网络推广能力问题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离合器接合规律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顶端结构声屏障的设计及声学性能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