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目前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岸桥选型研究的几个前提 | 第10页 |
| ·目前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集装箱岸桥的简介及发展 | 第11-13页 |
| ·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 第12页 |
| ·双40英尺箱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 第12-13页 |
| ·双40英尺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 第13页 |
| ·装卸工艺系统 | 第13-16页 |
| ·底盘车系统 | 第13页 |
| ·跨运车系统 | 第13-14页 |
| ·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系统 | 第14页 |
| ·轨道式龙门起重机系统 | 第14-15页 |
| ·跨运车—龙门吊混合系统 | 第15-16页 |
| 第2章 双箱操作的研究意义 | 第16-23页 |
| ·集装箱船舶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 ·港口的发展 | 第17-18页 |
| ·港口功能的发展 | 第17-18页 |
| ·现代港口的主要发展趋势 | 第18页 |
| ·中国港口发展状况及机会 | 第18-19页 |
| ·双箱操作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19-23页 |
| ·双箱操作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集装箱装卸船双箱作业的工艺简述 | 第20-21页 |
| ·K港现运行的双箱作业模式 | 第21-23页 |
| 第3章 可双箱操作的岸桥选型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权重的确定 | 第23-42页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权重的确定 | 第23-24页 |
|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 ·双箱操作岸桥选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27页 |
| ·双箱操作岸桥选型评价指标的分析 | 第27-32页 |
| ·经济水平指标 | 第27页 |
| ·安全水平指标 | 第27-29页 |
| ·能力水平指标 | 第29-30页 |
| ·效率指标 | 第30-31页 |
| ·其他指标 | 第31-32页 |
| ·双箱操作岸桥选型的评价方法 | 第32-42页 |
|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 | 第32-36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评价值 | 第36-40页 |
| ·综合评价 | 第40-42页 |
| 第4章 对K港岸桥选型综合评价 | 第42-51页 |
| ·背景介绍 | 第42-45页 |
| ·K港货物运输发展情况 | 第42-44页 |
| ·K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 | 第44-45页 |
|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 | 第45-47页 |
| ·问卷设计流程 | 第45页 |
| ·咨询表格的设计 | 第45-46页 |
| ·发放与回收咨询表格 | 第46页 |
| ·计算权重 | 第46-47页 |
| ·双箱操作岸桥选型的模糊评价 | 第47-51页 |
| 第5章 K港集装箱码头提高岸边装卸效率的建议 | 第51-61页 |
| ·双箱装卸工艺的创新 | 第51-56页 |
| ·双箱作业流程的设计思路与工艺简述 | 第51-53页 |
| ·双箱场桥配合双箱桥吊装船作业 | 第53-56页 |
| ·团队作业提高岸边装卸效率 | 第56-61页 |
| ·团队作业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 ·团队作业流程与理念创新 | 第57-6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 ·本文的结论 | 第61页 |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附录A 大型国有航运企业服务创新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调查 | 第64-69页 |
| 附录B K港集装箱码头双箱岸桥选型水平评价调查表 | 第69-71页 |
| 附录C K港岸桥技术参数表 | 第71-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