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0-14页 |
·境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境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简要评析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关联交易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 第16-23页 |
·关联交易的相关概念及其特征 | 第16-17页 |
·关联方及关联方关系的定义 | 第16页 |
·关联交易的定义和类型 | 第16-17页 |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特征 | 第17页 |
·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基础理论分析 | 第19-23页 |
·证券市场效率理论 | 第19-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透明度存在的问题 | 第23-30页 |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问题 | 第23-24页 |
·关联交易信息的可靠性分析 | 第23-24页 |
·关联交易信息不可靠的案例 | 第24页 |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问题 | 第24-27页 |
·关联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分析 | 第24-25页 |
·关联交易信息不完整的案例 | 第25-27页 |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及时性问题 | 第27-28页 |
·关联交易信息的及时性分析 | 第27页 |
·关联交易信息不及时的案例 | 第27-28页 |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可比性问题 | 第28-30页 |
·关联交易信息的可比性分析 | 第28-29页 |
·关联交易信息不可比的案例 | 第29-30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透明度低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方式有效性的不足 | 第30-31页 |
·自愿性披露方式有效性的不足 | 第30页 |
·强制性披露方式有效性的不足 | 第30-31页 |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透明度低的具体原因分析 | 第31-35页 |
·现行披露制度不完善 | 第31-32页 |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第32-33页 |
·信息披露的监管体制不完善 | 第33-34页 |
·中介机构监管存在一定的缺陷 | 第34页 |
·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4-35页 |
第5章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透明度的建议 | 第35-44页 |
·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相关的披露制度体系 | 第35-37页 |
·对关联交易实行梯级披露标准 | 第35页 |
·整体把握《准则》的完善 | 第35-36页 |
·完善《准则》的具体披露条款 | 第36-37页 |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从源头上保证信息透明度 | 第37-38页 |
·完善股东会制度,疏通股权实现渠道 | 第37-38页 |
·加强独立董事、监事的监督作用 | 第38页 |
·明确监管的主导部门,建立有效合理的监管体制 | 第38-40页 |
·确定对上市公司监管的主导部门 | 第38-39页 |
·加强市场的监管,提高自愿性披露信息的质量 | 第39-40页 |
·保证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加强披露的审计力度 | 第40-41页 |
·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力度 | 第40-41页 |
·加强中介机构的独立性 | 第41页 |
·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建立和完善救济措施 | 第41-44页 |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42页 |
·建立和完善救济措施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