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检察权制约机制研究的逻辑起点 | 第11-19页 |
| ·我国检察权的性质 | 第11-16页 |
| ·检察权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本质解析 | 第11-13页 |
| ·对不同社会制度下检察权本质的比较与总结 | 第13页 |
| ·我国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 | 第13-16页 |
| ·对我国检察权进行制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16-19页 |
| ·权力必须得到制约 | 第16-17页 |
| ·我国检察工作现实问题的要求 | 第17页 |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我国宪政体制的要求 | 第17-19页 |
|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我国检察权制约机制的理论研究 | 第19-26页 |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解析 | 第19-20页 |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 第19页 |
| ·检察工作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 第19-20页 |
| ·构建我国检察权制约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思考 | 第20-22页 |
| ·合宪的基本原则 | 第20页 |
| ·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 第20-21页 |
| ·内部强化的基本原则 | 第21页 |
| ·强化权利制约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 ·整体性的基本原则 | 第22页 |
| ·对“我国检察权制约机制的应然价值追求”的思考 | 第22-26页 |
| ·对“法律监督”之思考 | 第22-23页 |
| ·对“法律监督权与我国宪政体制的关系”之思考 | 第23-24页 |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对“法律监督权运行之必然要求”的思考 | 第24-25页 |
| ·我国检察权制约机制的应然价值追求的内涵 | 第25-26页 |
| 第三部分 现行检察权制约机制的评述及域外检察制度的启示 | 第26-39页 |
| ·我国现行检察权制约机制概述 | 第26-30页 |
| ·权力的制约 | 第26-28页 |
| ·权利的制约 | 第28-29页 |
| ·内部的制约 | 第29页 |
| ·党的制约 | 第29-30页 |
| ·我国现行检察权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0-36页 |
| ·现行检察权制约机制中的突出问题 | 第30-33页 |
| ·关于问题原因的解析 | 第33-36页 |
| ·域外检察权制约机制的启示 | 第36-39页 |
| ·域外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石及其启示 | 第36-37页 |
| ·“权力制约权力模式”下的域外检察制度启示 | 第37-38页 |
| ·“权利制约权力模式”下的域外检察制度启示 | 第38页 |
| ·“检察一体化”的启示 | 第38-39页 |
| 第四部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改革我国检察权制约机制的建议 | 第39-47页 |
| ·外部制约机制改革的具体建议 | 第39-41页 |
| ·完善对“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制约 | 第39页 |
| ·完善对“抗诉权”的监督制约 | 第39页 |
| ·完善对“强制处分权”的监督制约 | 第39-40页 |
| ·加强党的领导及人大的监督制约 | 第40-41页 |
| ·内部制约机制改革的具体建议 | 第41-43页 |
| ·对检察机关领导的权力进行制约 | 第41页 |
| ·改变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领导上的随意性 | 第41页 |
| ·建立“保障检察权独立运行”的机制 | 第41-42页 |
| ·完善检察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 | 第42页 |
| ·完善检察机关内部规章制度 | 第42-43页 |
| ·强化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 第43页 |
| ·强化权利监督 | 第43-47页 |
|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 | 第43-45页 |
| ·律师辩护制度的完善 | 第45-46页 |
| ·检察权相对人权利保护的完善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