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基于ArcGIS的府谷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建立及易发区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府谷县地质灾害研究现状第15-16页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9页
     ·研究目标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府谷县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第19-34页
   ·地形地貌第19-20页
     ·风沙地貌第19页
     ·黄土地貌第19-20页
     ·河谷阶地地貌第20页
   ·气象与水文第20-24页
     ·气象第20-22页
     ·水文第22-24页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第24-28页
     ·地层岩性第24-27页
     ·地质构造第27-28页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28页
     ·新构造运动第28页
     ·地震第28页
   ·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第28-30页
     ·岩体第28-30页
     ·土体第30页
   ·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第30-32页
     ·松散岩类孔隙水第30-31页
     ·基岩裂隙水第31页
     ·岩溶水第31-32页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特征第32-34页
     ·煤炭资源的开发第32页
     ·公路、铁路工程建设第32页
     ·坡地耕种、削坡建房第32-34页
第三章 地质灾害分布与特征第34-43页
   ·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第34-37页
     ·崩塌第34-35页
     ·滑坡第35-36页
     ·泥石流第36页
     ·地面塌陷第36页
     ·煤层自燃第36-37页
   ·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规律第37-40页
     ·地域差异第37-39页
     ·时空分布与降雨及春季冻融作用一致性第39-40页
     ·与不合理人类活动一致性第40页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第40-43页
     ·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第40-41页
     ·影响因素第41-43页
第四章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第43-51页
   ·GIS在地质灾害数据库设计和建立中的优势分析第43页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数据库设计与建立基本要求第43-44页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数据库标准化设计原则第44-45页
     ·统一的地理基础第44页
     ·统一分类编码原则第44-45页
     ·统一分层原则第45页
   ·基于GIS的府谷县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第45-51页
     ·结构框架设计第45-46页
     ·图形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第46-48页
     ·属性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第48-49页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连接第49-51页
第五章 府谷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及评价第51-60页
   ·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原则与划分方法第51-52页
     ·分区原则第51页
     ·划分方法第51-52页
   ·评价因子的选取第52-54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第52-53页
     ·评价数学模型的选用第53页
     ·评价单元网格的划分第53-54页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第54-55页
   ·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评价第55-60页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第55-57页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第57-59页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第59页
     ·地质灾害不易发区(D)第59-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图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行人导航系统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面向制造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