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15页 |
| ABSTRACT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7-2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19-2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编排 | 第28-32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论文章节编排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天线互耦的快速计算方法 | 第32-79页 |
| ·引言 | 第32-34页 |
| ·预备知识 | 第34-36页 |
| ·Maxwell 方程组及理想导体的边界条件 | 第34页 |
| ·辅助位函数 | 第34-36页 |
| ·时域积分方程的形式及讨论 | 第36-39页 |
| ·时域电场积分方程 | 第36页 |
| ·时域磁场积分方程 | 第36-37页 |
| ·时域混合场积分方程 | 第37-38页 |
| ·积分方程的比较 | 第38-39页 |
| ·求解TDIE 的时间递推方法 | 第39-56页 |
| ·时空基函数 | 第39-41页 |
| ·时域积分方程的数值离散 | 第41-43页 |
| ·激励源设置及信号形式 | 第43-46页 |
| ·阻抗矩阵的计算 | 第46-47页 |
| ·算例 | 第47-56页 |
| ·PO-TDIE 混合方法在EMC 分析中的应用 | 第56-65页 |
| ·理论 | 第56-58页 |
| ·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58-59页 |
| ·算例 | 第59-65页 |
| ·小结 | 第65页 |
| ·UTD 修正的PO-TDIE 混合方法 | 第65-70页 |
| ·理论 | 第66-67页 |
| ·数值算例 | 第67-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UTD 加速的TDIE 方法 | 第70-77页 |
| ·加速原理 | 第70-72页 |
| ·实现方法 | 第72-73页 |
| ·算例 | 第73-77页 |
| ·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三章 线缆网电磁传输特性的计算方法 | 第79-137页 |
| ·引言 | 第79-80页 |
| ·多导体传输线理论 | 第80-93页 |
| ·传输线方程 | 第80-82页 |
| ·多导体传输线分布参数的计算 | 第82-86页 |
| ·传输线的激励源 | 第86-87页 |
| ·外场激励下的多导体传输线方程 | 第87-93页 |
| ·求解多导体传输线方程的频域方法 | 第93-121页 |
| ·BLT 方程的推导 | 第93-103页 |
| ·BLT 方程在任意布局传输线串扰分析中的应用 | 第103-108页 |
| ·BLT 方程分析传输线网络响应 | 第108-121页 |
| ·求解多导体传输线方程的时域方法 | 第121-131页 |
| ·FDTD 的时空离散 | 第121-123页 |
| ·集总源加载的FDTD 迭代方程 | 第123-128页 |
| ·分布源加载的FDTD 迭代公式 | 第128-131页 |
| ·求解线缆响应的时频结合方法 | 第131-136页 |
| ·BLT 方程和FDTD 方法的混合 | 第132-134页 |
| ·算例 | 第134-136页 |
| ·小结 | 第136-137页 |
| 第四章 复杂系统电磁兼容分析方法论 | 第137-155页 |
| ·引言 | 第137-138页 |
| ·拓扑学简介 | 第138页 |
| ·电磁拓扑理论 | 第138-147页 |
| ·复杂系统的拓扑分解 | 第140-141页 |
| ·交互作用关联图的构造 | 第141-145页 |
| ·传输函数的求解 | 第145页 |
| ·系统响应的综合 | 第145-147页 |
| ·电磁干扰统一模型 | 第147-153页 |
| ·概念 | 第147-149页 |
| ·电磁干扰统一模型的特性 | 第149-151页 |
| ·电磁干扰统一模型的应用能力 | 第151-152页 |
| ·算例 | 第152-153页 |
| ·小结 | 第153-155页 |
| 第五章 复杂系统电磁兼容应用分析及软件实现 | 第155-175页 |
| ·引言 | 第155页 |
| ·复杂系统电磁兼容分析实例 | 第155-168页 |
| ·拓扑分解和统一模型描述 | 第155-158页 |
| ·天线互耦分析 | 第158-162页 |
| ·线缆耦合分析 | 第162-168页 |
| ·复杂系统电磁兼容分析软件实现 | 第168-173页 |
| ·软件结构 | 第169-170页 |
| ·设计思想 | 第170-173页 |
| ·小结 | 第173-17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75-178页 |
| ·内容总结 | 第175-176页 |
| ·主要贡献 | 第176页 |
| ·后继工作 | 第176-178页 |
| 致谢 | 第178-1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0-193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93-195页 |
| 附录A 时域UTD | 第195-198页 |
| 附录B 并矢的运算 | 第198-200页 |
| 附录C 理想节点 | 第200-205页 |
| 附录D 缩略语 | 第205-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