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28页 |
·甜菜夜蛾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甜菜夜蛾抗药性研究 | 第15-19页 |
·甜菜夜蛾抗性综合治理 | 第19-22页 |
·虫螨腈及其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虫螨腈的特性 | 第22-23页 |
·虫螨腈的作用机理 | 第23页 |
·虫螨腈的防效 | 第23-24页 |
·虫螨腈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 | 第24-25页 |
·虫螨腈新剂型的开发 | 第25-26页 |
·虫螨腈的安全性及抗性 | 第26-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40页 |
·供试药剂、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28-30页 |
·甜菜夜蛾饲养及抗性筛选方法 | 第30页 |
·虫螨腈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 | 第30-31页 |
·增效剂的增效作用测定 | 第31页 |
·交互抗性的测定 | 第31页 |
·组建种群生命表方法 | 第31-32页 |
·生理生化研究方法 | 第32-39页 |
·呼吸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3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33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 第34-36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测定 | 第36-37页 |
·细胞色素P450 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线粒体的提取制备及解偶联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9页 |
·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2页 |
·虫螨腈对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 | 第40-41页 |
·虫螨腈对甜菜夜蛾致毒机理 | 第41-46页 |
·虫螨腈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41页 |
·虫螨腈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对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 第41-42页 |
·虫螨腈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对其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第42-43页 |
·虫螨腈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对其体内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 第43页 |
·虫螨腈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对其体内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虫螨腈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对其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的影响 | 第44页 |
·虫螨腈处理甜菜夜蛾幼虫对其体内细胞色素P450 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虫螨腈与增效剂混用对相对敏感品系的触杀毒力 | 第45-46页 |
·虫螨腈对甜菜夜蛾的抗性选育 | 第46-50页 |
·虫螨腈对甜菜夜蛾的抗性选育 | 第46-47页 |
·抗虫螨腈甜菜夜蛾品系与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 | 第47页 |
·甜菜夜蛾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灵敏性比较 | 第47-48页 |
·甜菜夜蛾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羧酸酯酶比活力比较 | 第48页 |
·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比较 | 第48页 |
·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细胞色素P450 含量差异 | 第48-49页 |
·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力比较 | 第49页 |
·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过氧化氢酶比活力比较 | 第49页 |
·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过氧化物酶比活力比较 | 第49-50页 |
·虫螨腈与增效剂混用对抗性品系甜菜夜蛾幼虫的触杀毒力 | 第50页 |
·抗虫螨腈甜菜夜蛾品系的生物适合度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8页 |
·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性选育及抗性风险评价 | 第52-53页 |
·虫螨腈的致毒机理 | 第53-55页 |
·多功能氧化酶对虫螨腈的体内活化作用 | 第53-54页 |
·虫螨腈对甜菜夜蛾幼虫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54页 |
·虫螨腈对甜菜夜蛾幼虫保护酶系的影响 | 第54-55页 |
·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性机理 | 第55-56页 |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 | 第55页 |
·解毒酶系的作用 | 第55-56页 |
·生物适合度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敏感性 | 第58页 |
·虫螨腈的致毒机理 | 第58页 |
·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性发生发展规律及抗性风险 | 第58页 |
·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性机理 | 第58页 |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58-6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7 附录 | 第69-70页 |
8 致谢 | 第70-71页 |
9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