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区评价及措施配置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山东省水土流失工作区划分 | 第14-16页 |
| ·山东省水土流失治理概述 | 第16-17页 |
| ·水土保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0页 |
| 2 山东省概况 | 第20-25页 |
| ·自然概况 | 第20-23页 |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 ·土壤植被 | 第21-22页 |
| ·气象水文 | 第22-23页 |
| ·自然资源 | 第23-24页 |
| ·土地资源 | 第23-24页 |
| ·水资源 | 第24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 ·行政区划 | 第24页 |
| ·经济状况 | 第24-25页 |
| 3 水土流失及危害 | 第25-33页 |
| ·水土流失情况 | 第25-31页 |
| ·第一次普查情况 | 第25页 |
| ·第二次普查情况 | 第25-29页 |
| ·两次普查动态变化 | 第29-31页 |
| ·水土流失危害 | 第31-33页 |
| 4 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区评价 | 第33-50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 ·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 ·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 ·单因子敏感性评价分析 | 第35-43页 |
| ·降雨因子敏感性分析 | 第35-36页 |
| ·风速因子敏感性分析 | 第36-37页 |
| ·土壤因子敏感性分析 | 第37-38页 |
| ·植被因子敏感性分析 | 第38-40页 |
| ·地形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40-41页 |
| ·社会经济因子敏感性分析 | 第41-42页 |
| ·人口密度因子敏感性分析 | 第42-43页 |
| ·多因子敏感性评价分析 | 第43-46页 |
| ·分区敏感性评价分析 | 第46-50页 |
| ·分区敏感性面积比较 | 第46-48页 |
| ·分区敏感性评价 | 第48-50页 |
| 5 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 第50-74页 |
| ·治理区遴选的依据 | 第50页 |
| ·治理区遴选 | 第50-53页 |
| ·鲁中南区 | 第50-51页 |
| ·鲁东区 | 第51页 |
| ·鲁西北区 | 第51-52页 |
| ·治理区选择适宜性评价 | 第52-53页 |
| ·治理区概况 | 第53-59页 |
| ·治理区自然概况 | 第53-56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56页 |
| ·土地利用概况 | 第56-57页 |
| ·水土流失及治理概况 | 第57-59页 |
| ·治理措施优化配置 | 第59-68页 |
| ·措施配置基本原则 | 第59-60页 |
| ·措施配置布局优化 | 第60-64页 |
| ·治理措施优化配置 | 第64-68页 |
| ·效益分析 | 第68-70页 |
| ·生态效益 | 第68-69页 |
| ·经济效益 | 第69页 |
| ·社会效益 | 第69-70页 |
| ·保障措施 | 第70-74页 |
| ·组织保障 | 第70-71页 |
| ·政策保障 | 第71页 |
| ·管理保障 | 第71-72页 |
| ·投入保障 | 第72页 |
| ·技术保障 | 第72-74页 |
| 6 主要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74-77页 |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74-75页 |
| ·掌握了山东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 | 第74页 |
| ·阐明分析了水土流失危害 | 第74页 |
| ·揭示了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 | 第74-75页 |
| ·优化配置了分区综合治理措施 | 第75页 |
| ·讨论 | 第75-77页 |
| ·土壤侵蚀敏感因子与敏感性分级 | 第75-76页 |
| ·资料选择与研究结果的关系 | 第76页 |
| ·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土壤侵蚀强度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 附图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