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糖(醣)论文

生物多糖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2页
   ·生物多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第13-17页
     ·生物多糖的分类第13-14页
     ·生物多糖的结构与功能第14-17页
   ·生物多糖的分析研究第17-23页
     ·生物多糖的研究意义第17-18页
     ·生物多糖的分析研究进展第18-23页
       ·分子光谱法第19-20页
       ·电泳法第20-21页
       ·质谱法第21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1-22页
       ·生物传感器法第22页
       ·电化学分析法第22-23页
   ·糖类物质的研究展望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32页
第二章 吖啶橙与肝素钠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32-43页
   ·实验部分第33-34页
     ·仪器与试剂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0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第34页
     ·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图第34-36页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第36页
       ·结合反应pH 的选择第36页
       ·吖啶橙浓度的影响第36页
       ·加入顺序的影响第36页
       ·仪器条件的选择第36页
       ·反应时间、温度和稳定性第36页
     ·干扰物质的影响第36-37页
     ·工作曲线、检测限和精密度第37-38页
     ·注射液样品分析第38-39页
     ·结合比和结合常数的求解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第三章 孔雀石绿与肝素钠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第43-51页
   ·实验部分第43-44页
     ·仪器与试剂第43-44页
     ·实验方法第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第44-45页
     ·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图第45-46页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第46-48页
       ·结合反应pH 的选择第46页
       ·MG 浓度的影响第46-47页
       ·仪器条件的选择第47页
       ·反应时间、温度和体系的稳定性第47页
       ·干扰物质的影响第47-48页
     ·工作曲线、检测限和精密度第48页
     ·注射液样品分析第48-49页
     ·结合比和结合场常数的求解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第四章 结晶紫作为电化学探针线扫极谱法测定硫酸软骨素第51-62页
   ·实验部分第52页
     ·仪器与试剂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0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第52-53页
     ·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图第53-54页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第54-56页
       ·酸度的影响第54-55页
       ·CV 浓度对测定的影响第55-56页
       ·反应时间和稳定性第56页
       ·仪器条件的选择第56页
     ·常见干扰物质的影响第56页
     ·离子强度的影响第56-57页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测限第57-58页
     ·模拟样品的分析第58页
     ·结合比和结合常数的求解第58-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第五章 钍试剂作为电化学探针线扫极谱法测定壳聚糖第62-72页
   ·实验部分第63页
     ·仪器与试剂第63页
     ·实验方法第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70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第63-64页
     ·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图第64-65页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第65-66页
       ·酸度的影响第65页
       ·钍试剂浓度的影响第65-66页
       ·反应时间和稳定性第66页
       ·仪器条件的选择第66页
     ·干扰物质的影响第66-67页
     ·离子强度的影响第67-68页
     ·工作曲线、检测限和精密度第68页
     ·模拟样品的分析第68页
     ·结合比与结合常数的计算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2页
第六章 酚藏花红作为电化学探针线扫极谱法测定透明质酸第72-81页
   ·实验部分第73页
     ·仪器与试剂第73页
     ·实验方法第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79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第73-74页
     ·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图第74-75页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第75-76页
       ·pH 值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第75页
       ·酚藏花红浓度的影响第75页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稳定性第75页
       ·仪器条件的选择第75-76页
     ·干扰物质的影响第76页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测限第76-77页
     ·模拟样品的分析第77-78页
     ·结合比和结合常数的求解第78-79页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1页
第七章 甲苯胺蓝作为电化学探针线扫极谱法测定透明质酸第81-87页
   ·实验部分第81-82页
     ·仪器与试剂第81-82页
     ·实验方法第82页
   ·结果与讨论第82-86页
     ·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图第82-83页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第83-84页
       ·pH 值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第83页
       ·甲苯胺蓝浓度的影响第83页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稳定性第83-84页
       ·仪器条件的选择第84页
     ·干扰物质的影响第84页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测限第84页
     ·模拟样品的分析第84-85页
     ·结合比和结合常数的求解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结论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题录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血红蛋白修饰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行为研究
下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的时间离散系统的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