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引言 | 第15-21页 |
·松异舟蛾的分布范围 | 第15-16页 |
·松异舟蛾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18页 |
·寄主树木及其受害情况 | 第18-19页 |
·对人畜健康的危害 | 第19-20页 |
·监测方法 | 第20页 |
·防治方法 | 第20-21页 |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昆虫分子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8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 | 第21-26页 |
·在昆虫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立题背景 | 第28-29页 |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 | 第29-30页 |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29页 |
·创新点 | 第29-30页 |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松异舟蛾微卫星(SSR)反应体系建立 | 第31-45页 |
·引言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45页 |
·供试昆虫 | 第31页 |
·供试药剂 | 第31页 |
·主要供试设备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45页 |
第三章 法国松异舟蛾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研究 | 第45-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供试材料 | 第45页 |
·供试设备与试剂 | 第45页 |
·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61页 |
·微卫星标记的特性 | 第46-47页 |
·种群的遗传差异 | 第47-6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1-63页 |
·中央高原的地理屏障作用 | 第61页 |
·不存在寄主效应 | 第61页 |
·讨论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法国中央高原屏障对松异舟蛾遗传结构的影响 | 第63-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样本的选择 | 第63-64页 |
·种群采样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5页 |
·标记的特性 | 第64-65页 |
·种群的遗传变异性 | 第65-7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5-78页 |
·中央高原地理屏障作用的确定 | 第75页 |
·迁徙大通道的确定 | 第75-77页 |
·未来扩散风险的评估 | 第77-78页 |
第五章 松异舟蛾不同扩散区域卵寄生天敌的研究 | 第78-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8-79页 |
·材料来源 | 第78-79页 |
·研究方法 | 第7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9-84页 |
·卵块长度统计结果分析 | 第79页 |
·寄生率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79-80页 |
·不同区域卵孵化为幼虫比例统计分析 | 第80-81页 |
·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及数量分布结果与分析 | 第81-83页 |
·卵寄生性天敌未完成发育情况的研究 | 第83-8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4-86页 |
·不同区域的松异舟蛾卵寄生率存在差异 | 第84页 |
·松异舟蛾主要卵寄生性天敌种类 | 第84-85页 |
·松异舟蛾卵主要寄生性天敌的未完成发育现象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6-88页 |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建立了松异舟蛾SSR多态性分子标记体系 | 第86页 |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法国松异舟蛾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 | 第86页 |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法国松异舟蛾寄主生物型种群的遗传结构 | 第86页 |
·确定了法国中央高原对于松异舟蛾扩散的地理屏障作用 | 第86-87页 |
·迁徙大通道的估计 | 第87页 |
·确定了松异舟蛾卵寄生蜂的种类及其优势种 | 第87页 |
·确定了松异舟蛾不同扩散区域卵寄生蜂种群数量的变化 | 第87页 |
·讨论 | 第87-88页 |
·关于卵寄生蜂的未完成发育问题 | 第87页 |
·关于未来扩散风险的评估 | 第87页 |
·今后研究设想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附录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