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工作流的起源与概念 | 第11-12页 |
·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文章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工作流业务过程模型 | 第17-24页 |
·工作流模型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案例 | 第17页 |
·任务 | 第17-18页 |
·过程 | 第18页 |
·路由 | 第18-19页 |
·工作流过程模型 | 第19-20页 |
·Petri网的相关概念 | 第20-23页 |
·传统Petri网 | 第20-22页 |
·Petri网的层次扩展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工作流过程模型设计方法 | 第24-36页 |
·工作流网(WorkFlow net) | 第24-28页 |
·过程 | 第24-25页 |
·路由 | 第25-26页 |
·WF net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工作流逻辑网(WorkFlow Logic net) | 第28-31页 |
·工作流逻辑与工作流语义的分离 | 第28-29页 |
·工作流逻辑网 | 第29-30页 |
·WL_net的不足 | 第30-31页 |
·一种约束扩展的WF_net | 第31-35页 |
·WF_net与WL_net的比较 | 第31-32页 |
·WF_net的路由属性重定义 | 第32-33页 |
·对有向弧的约束 | 第33页 |
·约束扩展的WF_net描述工作流模型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模型构造的实现 | 第36-41页 |
·模型元素的程序定义 | 第36-37页 |
·层次化构造模型的实现 | 第37-38页 |
·顺序结构的子过程 | 第37-38页 |
·分支结构的子过程 | 第38页 |
·对模型柔性操作的实现 | 第38-40页 |
·添加操作 | 第38-40页 |
·删除操作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模型结构正确性分析和验证 | 第41-54页 |
·结构正确的WF_net定义 | 第41-43页 |
·安全性和有界性 | 第43页 |
·可达性 | 第43-44页 |
·良构性 | 第44-46页 |
·可达性的检验方法 | 第46-49页 |
·良构性的检验方法 | 第49-50页 |
·算法有效性分析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基于JGraph的模型可视化实现 | 第54-63页 |
·JGraph介绍 | 第54-56页 |
·图的逻辑结构 | 第54-55页 |
·JGraph设计 | 第55-56页 |
·JGaph描述WF_net | 第56页 |
·对JGraph的扩展 | 第56-59页 |
·模型与视图的联系 | 第59-62页 |
·Cell与数据元素的连结 | 第59-61页 |
·有向弧的设置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7章 系统实例应用 | 第63-78页 |
·系统综述 | 第63-66页 |
·系统功能介绍 | 第63-64页 |
·系统模型设计流程 | 第64-65页 |
·模型的保存与打开 | 第65-66页 |
·实例分析 | 第66-68页 |
·实例建模 | 第68-71页 |
·模型验证 | 第71-75页 |
·可达性验证 | 第72-73页 |
·良构性验证 | 第73-74页 |
·token流转状态矩阵 | 第74-75页 |
·文件结构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