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光电跟踪系统伺服控制器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页 |
| ·光电经纬仪及其跟踪伺服系统简介 | 第7-8页 |
| ·光电跟踪伺服系统的发展状况 | 第8-10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伺服控制技术与数字PID控制 | 第13-27页 |
| ·伺服控制技术简述 | 第13-17页 |
| ·伺服控制技术的特征 | 第14-15页 |
| ·伺服系统的组成原理 | 第15页 |
| ·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 | 第15-17页 |
| ·PID控制原理 | 第17-18页 |
| ·数字PID算法 | 第18-22页 |
|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 第18-20页 |
|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 第20-22页 |
| ·数字PID算法的改进 | 第22-27页 |
| ·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 | 第22页 |
| ·遇限削弱积分PID控制算法 | 第22-23页 |
| ·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算法 | 第23-25页 |
| ·速度和加速度前馈补偿算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光电跟踪伺服控制器的总体设计 | 第27-33页 |
| ·光电跟踪测量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7-28页 |
| ·控制方案的总体设计 | 第28-30页 |
| ·伺服控制器的功能模块 | 第30-31页 |
| ·实时控制的可行性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伺服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33-49页 |
| ·ARM处理器介绍 | 第33-34页 |
| ·S3C44B0X芯片分析 | 第34-36页 |
| ·最小系统设计 | 第36-41页 |
| ·FLASH和RAM存储器设计 | 第36-38页 |
| ·系统时钟设计 | 第38-39页 |
| ·系统复位电路设计 | 第39页 |
| ·JTAG接口设计 | 第39-41页 |
| ·外围电路设计 | 第41-46页 |
|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第41页 |
| ·液晶显示接口设计 | 第41-43页 |
| ·双口RAM电路的设计 | 第43-46页 |
| ·光电隔离电路的设计 | 第46页 |
| ·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46-49页 |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9-60页 |
| ·集成开发环境概述 | 第49页 |
| ·系统的初始化模块 | 第49-54页 |
| ·存储器配置 | 第50-52页 |
| ·I/O端口初始化 | 第52-53页 |
| ·PWM定时器初始化 | 第53-54页 |
| ·液晶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 ·伺服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第55-60页 |
| ·主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 ·外引导流程图 | 第57-58页 |
| ·自动跟踪流程图 | 第58-59页 |
| ·PID控制算法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论文总结 | 第60页 |
|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