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前言 | 第12-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7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9-29页 |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 第19-21页 |
·名义汇率 | 第19页 |
·实际汇率 | 第19-21页 |
·实际有效汇率 | 第21页 |
·与实际有效汇率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21-29页 |
·有关实际有效汇率测算的研究 | 第21-25页 |
·汇率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汇率与外汇储备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2 实际有效汇率计算方法的比较与评述 | 第29-38页 |
·实际有效汇率计算的样本国选取 | 第29-31页 |
·实际有效汇率计算的公式选择 | 第31-32页 |
·算术加权平均法 | 第31页 |
·几何加权平均法 | 第31-32页 |
·实际有效汇率计算的竞争力权重 | 第32-35页 |
·权重的构造 | 第32-33页 |
·贸易流构成 | 第33-34页 |
·第三国市场权重 | 第34-35页 |
·实际有效汇率计算的平减指数的选择 | 第35-36页 |
·成本指数法 | 第35页 |
·价格指数法 | 第35-36页 |
·实际有效汇率计算的不同标价法下汇率的选择 | 第36-37页 |
·实际有效汇率计算的基期和频率的选择 | 第37-38页 |
3 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以2008年为例 | 第38-49页 |
·公式的选取——算术加权平均法和几何加权平均法的同时运用 | 第38页 |
·数据的选择 | 第38-43页 |
·12个样本国家和地区 | 第38-40页 |
·以汇率制度改革为参考的基期和频率的选择 | 第40页 |
·双边商品贸易基础上的两种竞争力权重的构建 | 第40-42页 |
·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指数化 | 第42页 |
·CPI平减指数 | 第42-43页 |
·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43-49页 |
·2008年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结果 | 第43-45页 |
·算术加权平均法、几何加权平均法与BIS测算结果的比对 | 第45-46页 |
·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的比较 | 第46-47页 |
·双边汇率与有效汇率的比较 | 第47-49页 |
4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研究 | 第49-62页 |
·有效汇率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 第49-53页 |
·2008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出口量的影响效应 | 第49-50页 |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贸易顺差的相关关系分析——回归分析 | 第50-53页 |
·有效汇率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 第53-58页 |
·贸易结构的划分 | 第53-54页 |
·2008年中国出口产品构成分析 | 第54-55页 |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中国贸易结构的Granger因果检验 | 第55-58页 |
·有效汇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 第58-62页 |
·2008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外汇储备的促进作用 | 第59页 |
·汇率弹性对两者关系的影响 | 第59-62页 |
5 政策建议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介 | 第78页 |
学术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