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 第13-15页 |
·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的优越性 | 第15-17页 |
·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的结构形式 | 第17-18页 |
·钢结构巨型框架 | 第17页 |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 | 第17-18页 |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筒体体系 | 第18页 |
·次结构为悬挂体系的巨型框架结构 | 第18页 |
·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概述 | 第19-20页 |
·静力理论阶段 | 第19页 |
·反应谱理论阶段 | 第19-20页 |
·动力理论阶段 | 第2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ANSYS 软件及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模型 | 第21-29页 |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21-23页 |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 | 第21-22页 |
·有限元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第22页 |
·有限元程序及软件介绍 | 第22-23页 |
·ANSYS 简介 | 第23-25页 |
·ANSYS 软件的前、后处理 | 第24页 |
·ANSYS 软件中的单元与材料 | 第24-25页 |
·加载与求解 | 第25页 |
·参数化程序设计语言(APDL) | 第25-26页 |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模态分析及反应谱分析 | 第29-41页 |
·巨型框架结构模态分析 | 第29-32页 |
·基本理论 | 第29-31页 |
·结构动力学基本方程 | 第29页 |
·动力学求解方法 | 第29-30页 |
·振型及参与系数 | 第30-31页 |
·ANSYS 软件的模态分析过程 | 第31页 |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巨型框架结构谱分析 | 第32-40页 |
·基本理论 | 第32-36页 |
·单自由度系统的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32-33页 |
·多自由度系统的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33-34页 |
·振型组合方法 | 第34页 |
·反应谱 | 第34-36页 |
·地震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36-40页 |
附3.1 用APDL 编写的参数化命令流(模态分析、谱分析)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41-50页 |
·反应谱的缺陷 | 第41页 |
·时程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时程分析法概述 | 第41-42页 |
·时程分析方法的功能和一般步骤 | 第42页 |
·结构分析中的阻尼矩阵的选用 | 第42页 |
·地震波的选择及人工地震波 | 第42-43页 |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43-48页 |
·弹性时程分析结论 | 第48-49页 |
附4.1 用APDL 编写的参数化命令流(弹性时程分析)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50-62页 |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50-56页 |
·非线性有限元问题的分类 | 第50-51页 |
·材料塑性的基本理论 | 第51-53页 |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53-55页 |
·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 第55页 |
·收敛准则 | 第55-56页 |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56-61页 |
附5.1 用APDL 编写的参数化命令流(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