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导论 | 第11-20页 |
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1-13页 |
2 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6-17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20-36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内涵 | 第20-26页 |
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中国高校大众化教育阶段 | 第20-23页 |
2 多校区高校和高校新校区 | 第23-24页 |
3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第24-25页 |
4 园区化管理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6-36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理论 | 第26-30页 |
2 生活德育理论 | 第30-33页 |
3 主体教育理论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新校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 第36-45页 |
第一节 大众化教育阶段提出的挑战 | 第36-37页 |
1 学生数量绝对增加,教育资源相对缺乏 | 第36页 |
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改变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高校新校区带来的挑战 | 第37-38页 |
1 新老校区相分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性受影响 | 第37页 |
2 文化传承性不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影响 | 第37页 |
3 新校区具有开放性和社会化的特征,增加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和难度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情况 | 第38-39页 |
1 全球化背景下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 | 第38页 |
2 社会改革过程中大学生价值取向受到冲击 | 第38-39页 |
3 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影响 | 第39页 |
4 大学生心理健康隐患 | 第39页 |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不适应性分析 | 第39-45页 |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第39-43页 |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适应性分析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新校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 第45-65页 |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构建原则 | 第45-47页 |
1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 | 第45页 |
2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原则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新校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 第47-58页 |
1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结构 | 第47-50页 |
2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目标结构 | 第50-53页 |
3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容结构 | 第53-58页 |
第三节 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新校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征 | 第58-59页 |
1 教育主客体地位平等,教育过程互动 | 第58页 |
2 教育目标层次分明,教育内容贴近生活 | 第58-59页 |
3 教育方式灵活,教育功能突出 | 第59页 |
4 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效能明显 | 第59页 |
第四节 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新校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59-65页 |
1 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整合:全员育人机制 | 第60-61页 |
2 教育介体的整合:全过程育人机制 | 第61-63页 |
3 教育环体的整合:全方位育人机制 | 第63-65页 |
第四章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园区化管理案例实证 | 第65-70页 |
第一节 工作目标与思路 | 第65-66页 |
1 引导教职工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三全育人”教育观 | 第65-66页 |
2 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三全”育人效果 | 第66页 |
3 构建与园区管理新模式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打造高效能工作团队 | 第66页 |
第二节 实施方法与过程 | 第66-68页 |
1 学生广泛参与的园区安全管理工作 | 第66-67页 |
2 学生介入的教学园区管理工作 | 第67页 |
3 师生共建的校园生态化管理工作 | 第67-68页 |
4 学生志愿者队伍管理工作 | 第68页 |
第三节 工作成效及经验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