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人的行为理论视角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1. 绪论 | 第14-3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 ·背景 | 第14-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产生 | 第17-19页 |
| ·对米塞斯的文献的一个简单梳理 | 第19-20页 |
| ·米塞斯追随者的贡献 | 第20-22页 |
| ·国外对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研究 | 第22-25页 |
| ·中国学者对奥地利学派的研究 | 第25-30页 |
| ·结构安排 | 第30-33页 |
|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33-35页 |
| 2.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产生 | 第35-61页 |
|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知识背景 | 第35-42页 |
| ·老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 第35-39页 |
| ·自由主义思想 | 第39-42页 |
|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方法论 | 第42-51页 |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 第42-43页 |
| ·主观主义 | 第43-45页 |
| ·个人主义 | 第45-47页 |
| ·先验及逻辑演绎 | 第47-51页 |
|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创立 | 第51-57页 |
|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发展 | 第57-61页 |
| 3. 米塞斯的人的行为理论 | 第61-83页 |
| ·米塞斯对人的行为理论的贡献 | 第61-73页 |
| ·米塞斯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继承 | 第61-68页 |
| ·从经济学到人的行为理论 | 第68-73页 |
| ·人的行为视角下的经济周期理论 | 第73-77页 |
| ·繁荣——萧条如何产生 | 第73-75页 |
| ·如何医治衰退:政府抑或市场? | 第75-76页 |
| ·能不能永久消除经济周期 | 第76-77页 |
| ·社会主义计算问题论争 | 第77-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4. 个人行为的内因:知识与自由 | 第83-106页 |
| ·哈耶克对米塞斯的继承和"背离" | 第83-86页 |
| ·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 | 第86-91页 |
| ·对新古典均衡理论的批判 | 第86-88页 |
| ·"知识分工"的含义 | 第88-89页 |
| ·"知识分工"的意义 | 第89-91页 |
| ·哈耶克的自由理论 | 第91-99页 |
| ·自由的含义和意义 | 第92-94页 |
| ·自由的敌人 | 第94-99页 |
| ·对自由保障的法治 | 第99-104页 |
| ·法律的含义 | 第100-101页 |
| ·对"无限民主"的批判 | 第101-103页 |
| ·一种理想的宪政模式 | 第103-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5. 个人行为的外因:财产权利和政府 | 第106-125页 |
| ·罗斯巴德对米塞斯思想的捍卫和批判 | 第106-112页 |
| ·罗斯巴德对米塞斯的捍卫 | 第106-110页 |
| ·罗斯巴德对米塞斯的批判 | 第110-112页 |
| ·经济学的伦理判断 | 第112-113页 |
| ·作为分析起点的财产权利 | 第113-117页 |
| ·新制度经济学家:财产权利由政府界定 | 第113-115页 |
| ·约翰·洛克:财产权是人权 | 第115页 |
| ·罗斯巴德:作为财产权的人权 | 第115-117页 |
| ·罗斯巴德的无政府主义理论 | 第117-122页 |
| ·经济思想史上的政府 | 第117-119页 |
| ·无政府主义理论 | 第119-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5页 |
| 6. 时间流中的人的行为:市场过程理论 | 第125-140页 |
| ·均衡理论与市场过程理论 | 第126-129页 |
| ·米塞斯、哈耶克和柯兹纳论市场过程 | 第129-135页 |
| ·米塞斯的市场过程理论 | 第129-131页 |
| ·哈耶克论市场过程 | 第131-132页 |
| ·柯兹纳论市场过程 | 第132-135页 |
| ·市场过程与经济变迁理论 | 第135-140页 |
| ·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135-137页 |
| ·演化经济学中的经济变迁 | 第137-140页 |
| 7. 理论总结及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解释 | 第140-153页 |
| ·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理论总结 | 第140-142页 |
| ·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看中国经济改革 | 第142-153页 |
|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视角 | 第142-145页 |
| ·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看中国的产权改革 | 第145-149页 |
| ·以市场过程理论看中国的制度变迁 | 第149-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3-166页 |
| 后记 | 第16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