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7页 |
·毛细管电泳概述 | 第11-12页 |
·毛细管电泳基本理论 | 第12-21页 |
·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理论效率 | 第13-14页 |
·谱峰展宽 | 第14-15页 |
·分离模式 | 第15-21页 |
·毛细管电泳的操作条件 | 第21-23页 |
·分离电压 | 第21-22页 |
·操作温度 | 第22页 |
·缓冲液浓度及种类 | 第22-23页 |
·进样技术 | 第23页 |
·毛细管柱制作技术及其应用 | 第23-26页 |
·毛细管开管柱 | 第24页 |
·毛细管填充柱 | 第24-25页 |
·毛细管整体柱 | 第25页 |
·毛细管柱的应用 | 第25-26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7页 |
第二章 含不同基团聚丙烯酰胺改性毛细管柱的制备及表征 | 第3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37-38页 |
·仪器与实验条件 | 第38页 |
·不同电荷聚丙烯酰胺改性柱的制备 | 第38页 |
·电泳实验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电渗流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9-45页 |
·不同聚合物改性柱的电渗流 | 第39-41页 |
·外加径向电压 | 第41-42页 |
·温度 | 第42页 |
·缓冲液的浓度 | 第42-43页 |
·缓冲液的pH 值 | 第43-44页 |
·有机添加剂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章 不同聚合物改性毛细管柱在区带电泳及胶束电动色谱中的应用 | 第48-64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8-49页 |
·不同电荷聚丙烯酰胺改性柱的制备 | 第49页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电泳实验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不同聚合物改性柱在CZE 中的应用 | 第50-54页 |
·缓冲液的选择 | 第50页 |
·聚合物电荷不同对CZE 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缓冲液浓度变化对CZE 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缓冲液pH 值变化对CZE 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不同聚合物改性柱在MEKC 中的应用及与动态涂层柱的比较 | 第54-60页 |
·表面活性剂(SDS)浓度的选择 | 第54页 |
·不同聚合物改性柱与动态涂层柱中电渗流的比较 | 第54-57页 |
·不同聚合物改性柱与动态涂层柱MEKC 分离结果的比较 | 第57-59页 |
·缓冲液浓度变化对MEKC 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59页 |
·缓冲液pH 值变化对MEKC 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四章 开管柱固定化pH梯度等电聚焦的研究 | 第64-78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实验试剂 | 第65-66页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66页 |
·开管柱pH 梯度的制备 | 第66-67页 |
·样品的制备与毛细管等电聚焦 | 第6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7-73页 |
·初始单体溶液pH 值对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69-71页 |
·实际pH 梯度的建立及其分离结果 | 第71-73页 |
·聚合物浓度变化对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71页 |
·蛋白质等电点与迁移时间的线性关系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