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 第12页 |
·研究的思路与逻辑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地方政府 | 第13页 |
·公共服务 | 第13-14页 |
·政府能力 | 第14页 |
·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 第14页 |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14-15页 |
·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国内外学者对政府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国内外学者对地方政府公共能力的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公共服务能力研究的几个理论模型 | 第22-27页 |
·蒂布特模型 | 第22-23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3-25页 |
·公平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昆山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 第27-42页 |
·昆山市公共服务现状 | 第27-35页 |
·昆山之路 | 第27-29页 |
·昆山市的政府公共服务规范化 | 第29-30页 |
·昆山市公共服务的顾客导向 | 第30-31页 |
·昆山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做法 | 第31-33页 |
·昆山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成果 | 第33-35页 |
·昆山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42页 |
·经济调节职能施用过强:企业生存不够独立 | 第35-36页 |
·市场监管职能施用不当:竞争环境不够公平 | 第36-38页 |
·社会管理职能施用模糊:公权存在不够正义 | 第38-39页 |
·公共服务职能施用乏力:公民消费不够自主 | 第39-42页 |
第4章 以昆山为例的动因结构分析与障碍原因分析 | 第42-50页 |
·昆山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动因结构分析 | 第42-45页 |
·经济变迁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根本驱动 | 第42-43页 |
·社会网络结构是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外在驱动 | 第43-44页 |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文化驱动力 | 第44页 |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内在驱动力 | 第44-45页 |
·制约昆山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原因浅析 | 第45-50页 |
·思想观念转变滞后,对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认识不足 | 第45-46页 |
·县级行政管理体制不顺 | 第46页 |
·公共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6-48页 |
·政府部门利益阻碍政府服务能力提升 | 第48-49页 |
·分税制改革造成的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对称 | 第49页 |
·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缺乏法律法规的制度安排 | 第49-50页 |
第5章 国内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实践的借鉴 | 第50-67页 |
·国外政府公共服务建设启示 | 第50-60页 |
·美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启示 | 第50-57页 |
·澳大利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及启示 | 第57-60页 |
·国内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实践探索 | 第60-67页 |
·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启示 | 第60-62页 |
·台湾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启示 | 第62-64页 |
·南京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启示 | 第64-67页 |
第6章 昆山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未来展望 | 第67-73页 |
·昆山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建议 | 第67-71页 |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 第67-68页 |
·理顺省、市、县三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 第68-69页 |
·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69-70页 |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建立公民社会促进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 第70-71页 |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未来展望 | 第71-73页 |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高度由重建新的社会信仰的进程决定 | 第71-72页 |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深度由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进程决定 | 第72页 |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进度由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决定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