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第一章 禽流感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1. 禽流感的历史和现状 | 第12-14页 |
·禽流感的历史 | 第12-13页 |
·禽流感的现状 | 第13-14页 |
·H5和H7高致病性禽流感 | 第13-14页 |
·H5N2亚型禽流感 | 第14页 |
2 禽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 | 第14-16页 |
3 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 | 第16-17页 |
4 野生水禽与禽流感病毒 | 第17-18页 |
5 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 | 第18-25页 |
·流感病毒各蛋白与致病性的关系 | 第18-23页 |
·HA蛋白与致病性 | 第18-19页 |
·NA蛋白与致病性 | 第19-20页 |
·聚合酶复合体蛋白与致病性 | 第20-21页 |
·NP蛋白与致病性 | 第21-22页 |
·M蛋白与致病性 | 第22页 |
·NS蛋白与致病性 | 第22-23页 |
·流感病毒宿主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 第23-25页 |
·HA基因与宿主特异性的关系 | 第23-24页 |
·NA基因与宿主特异性的关系 | 第24-25页 |
·内部基因与宿主特异性的关系 | 第25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8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28-62页 |
第二章 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 | 第30-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病毒 | 第31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1-32页 |
·引物 | 第32页 |
·参考序列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5页 |
·病毒核酸的提取 | 第32页 |
·cDNA的合成 | 第32-33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33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 | 第33页 |
·PCR产物回收和纯化 | 第33-34页 |
·PCR回收产物鉴定 | 第34页 |
·全基因的序列测定 | 第34-35页 |
·cDNA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树绘制 | 第35页 |
2 结果 | 第35-47页 |
·PCR产物鉴定结果 | 第35-36页 |
·序列分析 | 第36-47页 |
·HA基因分析 | 第36-39页 |
·NA基因分析 | 第39-40页 |
·PB2基因分析 | 第40-41页 |
·PB1基因分析 | 第41-42页 |
·PA基因分析 | 第42-43页 |
·NP基因分析 | 第43-44页 |
·M基因分析 | 第44-45页 |
·NS基因分析 | 第45-46页 |
·H5N2亚型AIV基因型的划分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50页 |
第三章 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家禽的感染与致病性研究 | 第50-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材料 | 第51页 |
·病毒 | 第51页 |
·实验动物 | 第51页 |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51页 |
·方法 | 第51-52页 |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测定 | 第51页 |
·静脉接种指数(IVPI)测定 | 第51-52页 |
·SPF鸡和SPF鸭的感染试验 | 第52页 |
2 结果 | 第52-58页 |
·两株病毒EID50的测定结果 | 第52页 |
·IVPI的测定结果 | 第52-53页 |
·两株H5N2亚型AIV对SPF鸡和SPF鸭感染试验结果 | 第53-58页 |
·感染鸡试验结果 | 第53-55页 |
·感染鸭试验结果 | 第55-58页 |
3 讨论 | 第58-62页 |
·我国H5N2亚型AIV对家禽的致病力 | 第58页 |
·我国H5N2亚型AIV对家禽的传播和复制 | 第58-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