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碳化及抗渗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绪论第9-19页
    1.1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4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15-19页
        1.4.1研究目标第15页
        1.4.2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1.4.3关键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4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19-31页
    2.1试验原材料与设备第19-24页
        2.1.1试验原材料第19-23页
        2.1.2试验设备第23-24页
    2.2试验方法第24-31页
        2.2.1再生微粉混凝土试件制作第24页
        2.2.2再生微粉混凝土的养护第24-25页
        2.2.3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第25-26页
        2.2.4快速碳化实验方法第26-28页
        2.2.5抗渗试块制作第28-29页
        2.2.6抗渗试验第29-31页
第3章再生微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第31-40页
    3.1再生微粉取代率对再生微粉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31-34页
        3.1.1再生微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31页
        3.1.2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3.2再生微粉和矿物掺合料复合效应对再生微粉混凝土强度影响第34-36页
        3.2.1再生微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34页
        3.2.2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3.3同种取代率下不同掺配方式的混凝土强度比较第36-38页
    3.4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4章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碳化试验研究第40-57页
    4.1再生微粉抗碳化试验机理分析第40-41页
    4.2再生微粉混凝土碳化的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1-50页
        4.2.1单掺再生微粉混凝土碳化深度结果分析第41-42页
        4.2.2单掺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结果分析第42-44页
        4.2.3复掺再生微粉、粉煤灰和硅灰的混凝土碳化深度结果分析第44-46页
        4.2.4再生微粉混凝土碳化前后SEM分析第46-48页
        4.2.5再生微粉混凝土碳化前后XRD分析第48-49页
        4.2.6同种取代率下不同掺配方式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比较第49-50页
    4.3再生微粉混凝土碳化模型的建立第50-52页
    4.4基于MATLAB高斯非线性分析混凝土碳化模型研究第52-55页
        4.4.1再生微粉混凝土碳化模型提出第53-54页
        4.4.2再生微粉混凝土碳化模型验证第54-55页
    4.5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渗试验研究第57-61页
    5.1再生微粉混凝土抗渗试验结果第57-58页
    5.2再生微粉混凝土抗渗试验分析第58-60页
        5.2.1孔结构对再生微粉混凝土抗渗的影响第58-60页
        5.2.2影响再生微粉混凝土抗水渗透的因素第60页
    5.3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结论与展望第61-64页
    6.1结论第61-62页
    6.2试验不足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作者简介第69-70页
    一、基本情况第69页
    二、学习工作经历第69页
    三、发表的文章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再生微粉泡沫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