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全球化、信息化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挑战 | 第10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思路及创新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研究框架图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理论研究 | 第15-24页 |
·承载力理论透视 | 第15-19页 |
·承载力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 第15-18页 |
·承载力的分类 | 第18-19页 |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关于绿洲定义的综述 | 第19页 |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内涵 | 第19-20页 |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的测算方法 | 第20-22页 |
·静态的测算方法 | 第20-21页 |
·动态的测算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 第22页 |
·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新疆绿洲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 第24-36页 |
·、绿洲形成与基本属性 | 第24-27页 |
·绿洲的形成与分类 | 第24-26页 |
·绿洲系统的特性 | 第26-27页 |
·新疆绿洲的特征及分布 | 第27-29页 |
·新疆绿洲的分布 | 第28页 |
·新疆绿洲的特征 | 第28-29页 |
·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的评述 | 第29-36页 |
·新疆绿洲生态环境概述 | 第29-31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系统的评述 | 第31-36页 |
第四章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36-59页 |
·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36-37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设计 | 第37-53页 |
·前提假设 | 第37页 |
·模型的子系统构成 | 第37-39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指标的选择 | 第39-41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的设计 | 第41-53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模型中各子系统关系分析 | 第53-59页 |
·各个子系统内部关系分析 | 第54-57页 |
·各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型的可信度分析 | 第59-62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 第59-61页 |
·资源子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 第59-60页 |
·生态环境子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 第60页 |
·经济子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 第60页 |
·人口子系统模拟结果及可信度分析 | 第60-61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整体可信度评价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仿真预测及评析 | 第62-74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仿真模拟 | 第62-70页 |
·资源子系统模拟预测结果 | 第62-66页 |
·生态环境子系统仿真模拟 | 第66-68页 |
·经济子系统仿真模拟 | 第68-69页 |
·人口子系统仿真模拟 | 第69-70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系统的协调性分析 | 第70-72页 |
·资源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的协调性分析 | 第71页 |
·生态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的协调性分析 | 第71-72页 |
·经济子系统与人口子系统的协调性分析 | 第72页 |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发展态势分析 | 第72-74页 |
第七章 新疆绿洲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74-82页 |
·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加大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力度,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 第74-75页 |
·保护耕地资源 | 第74-75页 |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 第75页 |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十地资源持续利用 | 第75页 |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 第75-77页 |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 第76页 |
·加强科教兴水,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 第76页 |
·建立健全水资源法制管理,依法治水,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 第76页 |
·继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 第76-77页 |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 | 第77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 第77-79页 |
·重点发展优势产业 | 第77-78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轻新疆绿洲资源压力 | 第78-79页 |
·树立科学的人口发展观,促进新疆绿洲社会和谐发展 | 第79-82页 |
·树立长远的人口发展观 | 第79-80页 |
·要树立积极的人口发展观 | 第80-81页 |
·要树立安全的人口发展观 | 第81页 |
·要树立动态的人口发展观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