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基因剪接位点识别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2-15页 |
·可变剪接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剪接位点识别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影响剪接位点识别的因素 | 第21-24页 |
·剪接位点识别的方法 | 第24-2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7-29页 |
第2章 真核基因剪接的生物学基础 | 第29-41页 |
·引言 | 第29页 |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 第29-30页 |
·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30-34页 |
·真核基因的结构 | 第31-33页 |
·真核基因的转录 | 第33-34页 |
·真核基因的翻译 | 第34页 |
·真核基因的剪接机制 | 第34-40页 |
·剪接体的装配过程 | 第35-37页 |
·剪接的基本步骤 | 第37页 |
·可变剪接机制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真核基因编码区剪接位点识别 | 第41-60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HMM 理论 | 第42-50页 |
·HMM 的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HMM 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 第43-48页 |
·HMM 在剪接位点识别中的应用 | 第48-50页 |
·RNA 二级结构预测 | 第50-51页 |
·RNA 二级结构简介 | 第50-51页 |
·RNA 二级结构预测主要方法 | 第51页 |
·真核基因编码区剪接位点识别算法描述 | 第51-55页 |
·评价指标 | 第53页 |
·信号模型 | 第53-54页 |
·序列模型 | 第54-55页 |
·二级结构预测 | 第55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5-59页 |
·数据准备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真核基因非翻译区剪接位点识别 | 第60-76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支持向量机理论基础 | 第61-66页 |
·最优分类面 | 第62-65页 |
·核函数 | 第65-66页 |
·非编码区剪接位点识别 | 第66-71页 |
·供体位点识别 | 第69-70页 |
·受体位点识别 | 第70-71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74页 |
·数据准备 | 第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