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嵌入式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6-24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16-17页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16页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6-17页 |
·嵌入式系统的选型 | 第17-19页 |
·嵌入式芯片的选型 | 第17-18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 | 第18-19页 |
·嵌入式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原理 | 第19-22页 |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规划 | 第22-23页 |
·硬件平台构成 | 第22-23页 |
·软件平台构成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4-39页 |
·系统硬件平台总体架构 | 第24页 |
·系统核心主板电路设计 | 第24-28页 |
·处理器 | 第25-26页 |
·SDRAM | 第26-27页 |
·NANDFlash | 第27-28页 |
·系统扩展板电路设计 | 第28-38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28-30页 |
·复位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串口电路设计 | 第31页 |
·JTAG接口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LCD接口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摄像头接口电路设计 | 第34-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嵌入式Linux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 | 第39-58页 |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 第39-40页 |
·嵌入式Linux系统的BootLoader设计与移植 | 第40-47页 |
·U-Boot的简介 | 第40-41页 |
·U-Boot目录结构 | 第41-42页 |
·U-Boot的启动流程分析 | 第42-44页 |
·U-Boot的移植 | 第44-47页 |
·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和移植 | 第47-53页 |
·Linux 2.6内核简介 | 第47-48页 |
·Linux 2.6.24内核的配置 | 第48-52页 |
·内核的编译与下载 | 第52-53页 |
·根文件系统移植 | 第53-57页 |
·文件系统简介 | 第53-55页 |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和移植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图像采集与显示的软件设计 | 第58-70页 |
·嵌入式Linux驱动的概念 | 第58-62页 |
·Linux的设备驱动程序结构 | 第58-61页 |
·Linux对中断的处理 | 第61-62页 |
·Linux驱动加载方式 | 第62页 |
·图像采集 | 第62-68页 |
·OV7620摄像头驱动程序 | 第63-65页 |
·多路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 第65-68页 |
·图像的显示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分析 | 第70-75页 |
·系统的硬件调试 | 第70-72页 |
·系统扩展板PCB设计 | 第70-71页 |
·系统扩展板硬件调试 | 第71-72页 |
·系统的软件调试与实验分析 | 第72-74页 |
·系统软件平台调试 | 第72-73页 |
·图像采集与显示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