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地形信息提取概述 | 第11-17页 |
·DEM简介 | 第11-12页 |
·DEM的发展及应用范畴 | 第12-13页 |
·DEM地形数据获取 | 第13-16页 |
·DEM地形信息提取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基于地形的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概述 | 第17-22页 |
·景观格局 | 第17-18页 |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技术手段 | 第18-19页 |
·基于DEM的景观格局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 | 第20-22页 |
2 引言 | 第22-26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22-23页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3 研究概述 | 第26-31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28页 |
·土地资源 | 第26-27页 |
·气候状况 | 第27-28页 |
·水资源 | 第28页 |
·生物资源 | 第28页 |
·研究数据 | 第28-30页 |
·土地利用景观数据 | 第28-29页 |
·DEM数据 | 第29-30页 |
·研究分析工具(软件)简介 | 第30-31页 |
4 DEM地形因子提取原理与算法 | 第31-40页 |
·DEM地形知识提取的体系结构与基本思路 | 第31-33页 |
·地形因子的分类体系 | 第32页 |
·地貌信息提取中地形特征因子的选取 | 第32-33页 |
·地形因子提取的基本思路 | 第33页 |
·DEM微观地形因子的提取原理与算法 | 第33-37页 |
·坡度因子 | 第34-35页 |
·坡向因子 | 第35-36页 |
·地面曲率因子 | 第36-37页 |
·DEM宏观地形因子的提取原理与算法 | 第37-40页 |
·地形起伏度 | 第37-38页 |
·地面切割深度 | 第38页 |
·地表粗糙度 | 第38-39页 |
·高程变异系数 | 第39-40页 |
5 海南岛地形地貌信息提取与分析 | 第40-58页 |
·基于Aster G-Dem的地貌形态提取 | 第40-43页 |
·基于Aster G-Dem的地面绝对海拔高度分析 | 第40-41页 |
·基于Aster G-Dem的地形起伏度分析 | 第41-43页 |
·地貌形态划分 | 第43-44页 |
·地形信息提取与分析 | 第44-58页 |
·微观地形因子提取与分析 | 第44-50页 |
·宏观地形因子结果分析 | 第50-58页 |
6 海南岛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地形地貌分布特征 | 第58-75页 |
·土地利用分类以及景观嵌块体类型划分 | 第58-60页 |
·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选取 | 第60-62页 |
·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地形分布特征 | 第62-67页 |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高程分布特征 | 第63-65页 |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坡度分布特征 | 第65-66页 |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坡向分布特征 | 第66-67页 |
·不同地貌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特征 | 第67-70页 |
·地形位上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70-75页 |
·地形位指数的构建 | 第70-71页 |
·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在地形位上的分布特征研究 | 第71-75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讨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