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一.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三)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1. 家庭社会工作 | 第11-12页 |
| 2. 婚外情 | 第12页 |
| (四) 已有的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1. 家庭社会工作的文献研究 | 第12-14页 |
| 2. 对婚外情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3. 文献综究研究 | 第15-16页 |
| 二、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 第16-20页 |
| (一) 家庭社会工作及其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 1. 家庭社会工作 | 第16页 |
| 2. 家庭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 (二)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 (三)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三、家庭社会工作者对遭遇丈夫婚外情的女性的介入 | 第20-36页 |
| (一) 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倾听 | 第20-26页 |
| 1. 倾听的概念 | 第20页 |
| 2. 倾听的意义 | 第20-21页 |
| 3. 根据倾听内容对“遭遇丈夫婚外情时女性的反应”进行归类 | 第21-26页 |
| (二) 家庭社会工作者解秘婚外情 | 第26-31页 |
| 1. 婚外情的一般原因 | 第26-29页 |
| 2. 男性更容易有婚外情的原因 | 第29页 |
| 3. 婚外情的一般发生规律 | 第29-30页 |
| 4. 男性婚外情的特点 | 第30-31页 |
| 5. 减轻这些女性非理性的自我怀疑,自我贬低 | 第31页 |
| (三) 家庭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核心:开展夫妻关系修复工作坊 | 第31-36页 |
| 1. ”修复”概念的由来及其功能 | 第31-33页 |
| (1) “修复”概念的由来 | 第31-32页 |
| (2) 修复可以促成良好的沟通 | 第32-33页 |
| 2. 开展夫妻关系修复工作坊可以防止双方盲目离婚 | 第33页 |
| 3. 夫妻关系修复工作坊的要领 | 第33-36页 |
| (1) 夫妻双方必须参与 | 第33页 |
| (2) “这些女性”必须冷静下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 第33-34页 |
| (3) 培养并提高“这些女性”的能力 | 第34页 |
| (4) 共同学习爱的艺术 | 第34-36页 |
| 四、总结与反思 | 第36-39页 |
| (一) 家庭社会工作者对遭遇丈夫婚外情的女性的介入是很有必要的 | 第36页 |
| (二) 开展夫妻关系修复工作坊的注意事项 | 第36-38页 |
| 1. 丈夫必须积极参与到工作坊中 | 第36页 |
| 2. 案主隐私信息的保密工作 | 第36-37页 |
| 3. 工作坊效果要强化、巩固下来 | 第37页 |
| 4. 如果多次参与无效,离婚也是实在无路可走时的出路 | 第37页 |
| 5. 家庭社工一定要做到价值中立 | 第37-38页 |
| (三)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38-39页 |
| 1. 理论知识不够丰富 | 第38页 |
| 2. 实践经验不足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附录 | 第41-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