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30页 |
·战术互联网简介 | 第12-14页 |
·战术互联网安全研究相关的基础知识 | 第14-20页 |
·战术互联网安全研究现状 | 第20-30页 |
·战术互联网安全研究发展趋势 | 第30页 |
·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基于分簇的战术互联网安全框架研究 | 第32-61页 |
·战术互联网安全威胁与攻击 | 第32-35页 |
·网络脆弱性 | 第32-33页 |
·外部攻击与内部攻击 | 第33-34页 |
·被动攻击与主动攻击 | 第34-35页 |
·战术互联网的安全目标 | 第35-36页 |
·以小组为基础的战术互联网分簇 | 第36-50页 |
·战术互联网网络结构及其特点研究 | 第36-42页 |
·战术互联网和移动Ad hoc网络的分级结构及常见分簇方法 | 第42-46页 |
·基于小组的分簇方法及其意义 | 第46-50页 |
·基于小组分簇的战术互联网安全框架及关键技术 | 第50-57页 |
·基于小组分簇的战术互联网安全框架 | 第50-52页 |
·基于分簇的认证方案 | 第52-56页 |
·基于分簇的信任评估 | 第56-57页 |
·基于分簇的安全路由 | 第57页 |
·仿真实验研究方法与实验平台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基于分簇的战术互联网中分布式认证及其自适应性研究 | 第61-85页 |
·基于分簇网络结构的分布式认证 | 第61-65页 |
·定义与假设 | 第61-62页 |
·末端子网分布式认证模型 | 第62-63页 |
·身份认证、保密通信等重要应用 | 第63-65页 |
·分布式认证模型的主要功能与操作 | 第65-68页 |
·系统初始化 | 第65页 |
·证书管理 | 第65-66页 |
·虚拟CA管理 | 第66-68页 |
·分布式CA的自适应性要求 | 第68-69页 |
·分布式CA服务平均响应时间与平均丢失概率 | 第69-74页 |
·分布式CA的排队论模型 | 第69-70页 |
·分布式CA服务平均响应时间 | 第70-73页 |
·分布式CA服务平均丢失概率 | 第73-74页 |
·分布式CA安全性概率 | 第74-77页 |
·移动敌人的攻击流 | 第74-75页 |
·模型安全概率 | 第75-77页 |
·分布式CA证书管理服务成功率 | 第77-79页 |
·分布式CA最优化设计 | 第79-83页 |
·分布式CA的最优化模型 | 第79-80页 |
·分布式CA最优化模型求解 | 第80-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四章 基于分簇战术互联网中信任评估的实现 | 第85-95页 |
·信任评估常用证据 | 第85-86页 |
·邻居节点不良行为及其监视 | 第86-87页 |
·邻居节点不良行为 | 第86页 |
·邻居节点不良行为的监视 | 第86-87页 |
·分布式CA证书管理服务及错误证书分量鉴别 | 第87-88页 |
·信任评价值的计算 | 第88-94页 |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简述 | 第88-89页 |
·节点信任评价 | 第89-92页 |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92-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基于小组的战术互联网安全分簇与路由技术研究 | 第95-113页 |
·战术互联网中基于小组的分簇结构、路由协议及其安全 | 第95-96页 |
·基于小组的分簇与路由协议TBCRP | 第96-104页 |
·基本思想 | 第96-97页 |
·相关概念与应用场景 | 第97-99页 |
·分簇、簇维护及簇内数据发送 | 第99-101页 |
·簇间路由维护与簇间数据发送 | 第101-104页 |
·基于小组的安全分簇与路由协议TBSCRP | 第104-107页 |
·基本思想 | 第104-105页 |
·簇内拓扑维护消息的保护 | 第105页 |
·簇间路由消息的保护 | 第105-106页 |
·数据包中路由信息的保护 | 第106-107页 |
·协议性能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107-111页 |
·实验环境参数设置 | 第107页 |
·网络拓扑、移动模型与流量模型 | 第107-109页 |
·性能评价方法 | 第109-11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0-111页 |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13-115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3页 |
·工作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附录 | 第121-134页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