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及在渭河流域水环境解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流域水文模拟的基础理论 | 第18-43页 |
·流域水文模拟的发展历史 | 第18-22页 |
·水文模型的提出 | 第18-21页 |
·水文模型的发展 | 第21-22页 |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理论 | 第22-27页 |
·模型的提出 | 第22-23页 |
·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模型的物理基础 | 第24页 |
·模型的结构及建模 | 第24-26页 |
·模型的参数 | 第26-27页 |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技术支持 | 第27-37页 |
·GIS的支持 | 第27-28页 |
·RS的支持 | 第28-29页 |
·DEM的支持 | 第29-32页 |
·数字流域的生成 | 第32-37页 |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 第37-43页 |
·研究进展 | 第37-41页 |
·模型应用 | 第41-42页 |
·发展趋势 | 第42-43页 |
3 基于单元地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 | 第43-52页 |
·模型特点 | 第43-44页 |
·模型机理 | 第44-46页 |
·模型的水文计算单元 | 第44-45页 |
·汇流区间—山坡单元概化 | 第45-46页 |
·模型的水文过程模拟 | 第46-51页 |
·模型参数 | 第51-52页 |
4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渭河流域水文解析中的应用 | 第52-69页 |
·渭河流域概况 | 第52-58页 |
·自然状况 | 第52-54页 |
·人口分布 | 第54-55页 |
·径流特性 | 第55页 |
·水质状况 | 第55-57页 |
·流域水环境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57-58页 |
·基于单元地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数据 | 第58-66页 |
·基础数据来源 | 第58页 |
·流域空间离散 | 第58-61页 |
·模型的基础数据 | 第61-63页 |
·模型的输入数据 | 第63-66页 |
·基于单元地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 | 第66-69页 |
5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渭河流域水资源分析中的应用 | 第69-76页 |
·流域水量平衡分析 | 第69-72页 |
·平均日径流量 | 第69-70页 |
·平均日蒸发量 | 第70页 |
·年内降雨、径流及蒸发之间关系 | 第70-71页 |
·年内水量平衡分析 | 第71-72页 |
·流域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 | 第72-76页 |
·可利用水资源量 | 第72-73页 |
·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量 | 第73-76页 |
6 渭河流域径流的不确定性鉴别 | 第76-93页 |
·不确定性的基础理论 | 第76页 |
·水文过程的不确定性 | 第76-78页 |
·水环境的不确定性 | 第78-80页 |
·降雨和土地利用对渭河流域径流的影响鉴别 | 第80-93页 |
·土地利用的影响鉴别 | 第81-88页 |
·降雨的影响鉴别 | 第88-93页 |
7 渭河流域的水环境安全评价 | 第93-113页 |
·水环境安全的基础理论 | 第93页 |
·分布式水文水质耦合模拟方法 | 第93-101页 |
·水文过程中的水质变化分析 | 第93-94页 |
·分布式水文水质耦合模型的构建 | 第94页 |
·分布式水文水质耦合模型的应用 | 第94-101页 |
·渭河流域的水环境安全评价 | 第101-109页 |
·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安全评价 | 第101-106页 |
·渭河干流陕西段水量安全评价 | 第106-107页 |
·渭河干流陕西段的水量与水质同步效应 | 第107-109页 |
·渭河流域的水环境安全保证 | 第109-113页 |
8 结论和建议 | 第113-116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建议 | 第114-11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