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材料分论文

新型超材料天线的电磁理论及实现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页
    1.2 超材料的诞生期第13-16页
    1.3 超材料的发展期第16-19页
    1.4 超材料的应用期第19-23页
    1.5 超表面天线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23-25页
    1.6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5-29页
第二章 超材料天线的相关电磁理论和计算方法第29-47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等效电磁媒质理论与变换光学原理第29-37页
        2.2.1 等效电磁媒质理论第29-30页
        2.2.2 变换光学中的形式不变性原理第30-33页
        2.2.3 变换光学中的坐标变换原理第33-37页
    2.3 广义斯涅尔定律第37-40页
    2.4 全息阻抗调制原理第40-45页
        2.4.1 全息阻抗调制表面天线的发展第40-42页
        2.4.2 全息阻抗调制原理第42-44页
        2.4.3 全息阻抗调制表面天线的设计流程第44-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基于变换光学的同时任意路涡旋波束产生器第47-67页
    3.1 引言第47-49页
    3.2 涡旋波束简介第49-54页
        3.2.1 涡旋波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第49-50页
        3.2.2 涡旋波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50-54页
    3.3 1分N路波束分裂器第54-57页
    3.4 涡旋相位变换器第57-61页
    3.5 同时任意路涡旋波束产生器第61-65页
        3.5.1 二维四路OAM产生器(2D FWOG)第61-63页
        3.5.2 三维多路OAM产生器(3D MWOG)第63-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可实现波束角动量任意控制的多功能石墨烯超表面第67-89页
    4.1 引言第67-70页
    4.2 石墨烯简介第70-74页
        4.2.1 石墨烯的基本分子结构及其基本物理特性第70-72页
        4.2.2 石墨烯的电磁响应特性第72-74页
    4.3 石墨烯单元结构及其电磁响应第74-79页
        4.3.1 Pancharatnam-Berry (PB)相位原理第74-79页
    4.4 设计策略第79-81页
    4.5 控制反射波的自旋角动量(SAM)第81-83页
    4.6 控制反射波的涡旋角动量(OAM)第83-84页
    4.7 同时控制SAM和OAM两种动量第84-86页
    4.8 本章小结第86-89页
第五章 基于极化粒子方法的可重构全息超表面天线第89-113页
    5.1 引言第89-91页
    5.2 基于极化粒子方法全息超表面的原理第91-93页
    5.3 单元结构及其电磁特性第93-96页
    5.4 实现圆极化波束扫描第96-104页
        5.4.1 圆极化超表面天线的发展第96-97页
        5.4.2 产生圆极化波束的原理第97-104页
    5.5 实现近场聚焦功能第104-108页
        5.5.1 轴上聚焦第105-107页
        5.5.2 轴外聚焦第107-108页
    5.6 实现无衍射传输第108-110页
    5.7 本章小结第110-11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7页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第113-115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9页
附录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线信号处理的物理层安全机制研究
下一篇:面向5G异构网络的资源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