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6-17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中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情况及产品特征 | 第19-29页 |
第一节 中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 第19-22页 |
一、中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情况 | 第19-21页 |
二、中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特点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中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特征 | 第22-25页 |
一、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其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征的比较 | 第22-24页 |
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与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特征的比较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中美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比较 | 第25-29页 |
一、美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流程——以节能住宅ABS为例 | 第25-26页 |
二、美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性 | 第26页 |
三、中美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要素的比较 | 第26-29页 |
第二章 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 | 第29-47页 |
第一节 产品交易结构以及参与主体 | 第29-33页 |
一、交易结构 | 第29-30页 |
二、参与主体 | 第30-33页 |
第二节 绿色信贷分类与基础资产构造 | 第33-36页 |
一、赤道原则下贷款项目分类 | 第34页 |
二、银保监会绿色信贷分类 | 第34-35页 |
三、基础资产的选择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信用增级 | 第36-41页 |
一、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信用增信合理性 | 第36-37页 |
二、增信措施类型及优缺点 | 第37-40页 |
三、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增信措施方式选择与设计 | 第40-41页 |
第四节 现金流和收益分配设计 | 第41-43页 |
一、现金流和收益的分配具体操作步骤 | 第41-42页 |
二、违约前后现金流和收益的分配 | 第42-43页 |
第五节 定价方法 | 第43-47页 |
一、定价方法的种类 | 第43-45页 |
二、定价方法的比较 | 第45-46页 |
三、我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价方法的选择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兴银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47-64页 |
第一节 兴银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概况 | 第47-52页 |
一、项目发行情况 | 第47-48页 |
二、交易结构 | 第48-49页 |
三、资产池情况 | 第49-51页 |
四、募集资金用途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基础资产的选择 | 第52-53页 |
一、绿色信贷项目的选择标准 | 第52页 |
二、绿色信贷项目的选择流程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信用增级分析 | 第53-56页 |
一、优先级/次级证券结构 | 第53-54页 |
二、超额利差 | 第54-55页 |
三、信用触发机制 | 第55-56页 |
第四节 现金流与收益分配分析 | 第56-58页 |
一、现金流和收益具体分配情况 | 第56-57页 |
二、收益偿付情况分析 | 第57-58页 |
第五节 产品定价分析 | 第58-61页 |
一、确定即期利率 | 第59页 |
二、确定偿付日现金流 | 第59-60页 |
三、计算静态利差 | 第60页 |
四、静态利差分析 | 第60-61页 |
第六节 案例总结 | 第61-64页 |
一、产品特征 | 第61-62页 |
二、产品不足之处 | 第62-63页 |
三、案例启示 | 第63-64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