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概述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 运输毒品犯罪司法认定 | 第15-17页 |
2 运输毒品犯罪案件证据分析 | 第17-25页 |
2.1 运输毒品犯罪现状 | 第17-20页 |
2.1.1 主体弱势群体化,利用特殊群体运输毒品犯罪增多 | 第17-18页 |
2.1.2 手段隐蔽化、多样化,高科技、互联网作案明显 | 第18页 |
2.1.3 运输毒品犯罪分工复杂化、精细化,组织化程度和犯罪能量提升 | 第18-19页 |
2.1.4 犯罪跨区域性突出,涉外因素加剧 | 第19页 |
2.1.5 武装贩运时有发生,暴力性特点凸显 | 第19-20页 |
2.2 运输毒品犯罪案件主要证据种类及特征 | 第20-25页 |
2.2.1 运输毒品犯罪案件主要证据种类 | 第20-22页 |
2.2.2 运输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特征 | 第22-25页 |
3 运输毒品犯罪案件取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1页 |
3.1 运输毒品犯罪案件取证存在问题 | 第25-29页 |
3.1.1 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 | 第25-26页 |
3.1.2 取证活动存在不规范现象 | 第26-29页 |
3.2 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3.2.1 侦查与反侦查对抗性增强 | 第29页 |
3.2.2 涉外因素增多加大取证难度 | 第29-30页 |
3.2.3 证据意识薄弱,办案理念未转变 | 第30-31页 |
4 运输毒品犯罪案件取证对策 | 第31-40页 |
4.1 取证难点 | 第31-34页 |
4.1.1 毒贩毒物“隐身”能力增强,发现打击难度大 | 第31页 |
4.1.2 毒品物证脆弱易损毁,保全工作及时性强 | 第31页 |
4.1.3 关联性证据缺乏明确认知,制约打击效能 | 第31-32页 |
4.1.4 侦查手段存在法律模糊地带,证据效力存在争议 | 第32页 |
4.1.5 主观明知口供难获取,推定明知客观证据难收集 | 第32-33页 |
4.1.6 技侦证据形式特殊,相关法律规定没有及时跟进 | 第33页 |
4.1.7 瑕疵性证据过度依赖证据补正,情况说明法律效力降低 | 第33-34页 |
4.2 取证对策 | 第34-36页 |
4.2.1 广辟情报来源,发现隐蔽性证据 | 第34页 |
4.2.2 强化侦查控制,保全脆弱性证据 | 第34-35页 |
4.2.3 更新侦查理念,捕捉关联性证据 | 第35页 |
4.2.4 树立证据规则意识,减少瑕疵性证据 | 第35页 |
4.2.5 掌握推定明知的基本依据,提升对于推定明知的举证能力 | 第35-36页 |
4.2.6 出台相关规定,明确技侦证据和情况说明的法律效力 | 第36页 |
4.3 证据规格 | 第36-40页 |
4.3.1 证明犯罪主体应当具备的证据 | 第37页 |
4.3.2 证明犯罪主观方面应当具备的证据 | 第37-38页 |
4.3.3 证明犯罪客体应当具备的证据 | 第38页 |
4.3.4 证明犯罪客观方面应当具备的证据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