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高炮光电系统作用距离与脱靶量仿真计算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光电系统作用距离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脱靶量计算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本文章节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介绍及仿真 | 第14-24页 |
2.1 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介绍 | 第14-18页 |
2.1.1 自行高炮武器系统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2.1.2 自行高炮武器系统组成 | 第15-16页 |
2.1.3 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作战流程 | 第16-18页 |
2.2 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仿真 | 第18-21页 |
2.2.1 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仿真方法 | 第18-19页 |
2.2.2 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仿真流程 | 第19-20页 |
2.2.3 自行高炮武器系统仿真架构 | 第20-21页 |
2.3 光电系统作用距离仿真计算 | 第21-22页 |
2.4 高炮脱靶量仿真计算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光电系统作用距离仿真计算 | 第24-52页 |
3.1 光电系统作用距离相关知识介绍 | 第24-27页 |
3.1.1 光电系统简介及其特点 | 第24页 |
3.1.2 光的大气传输特性 | 第24-27页 |
3.1.3 大气对光电系统作用距离影响分析 | 第27页 |
3.2 大气透过率及其计算 | 第27-34页 |
3.2.1 经验公式计算大气透过率 | 第28-32页 |
3.2.2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大气透过率 | 第32-34页 |
3.3 电视系统作用距离仿真计算 | 第34-36页 |
3.3.1 电视系统作用距离分析 | 第34页 |
3.3.2 电视系统作用距离计算模型 | 第34-36页 |
3.4 红外系统作用距离仿真计算 | 第36-39页 |
3.4.1 Johnson准则 | 第36页 |
3.4.2 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模型 | 第36-39页 |
3.5 激光系统作用距离仿真计算 | 第39-42页 |
3.5.1 目标与激光光斑等效面积 | 第39-40页 |
3.5.2 激光回波 | 第40-41页 |
3.5.3 激光系统作用距离模型 | 第41-42页 |
3.6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2-50页 |
3.6.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3.6.2 系统架构及工作流程 | 第43-44页 |
3.6.3 系统界面设计 | 第44页 |
3.6.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44-50页 |
3.6.5 系统数据管理 | 第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高炮脱靶量仿真计算 | 第52-82页 |
4.1 高炮脱靶量定义 | 第52-53页 |
4.2 高炮脱靶量计算 | 第53-63页 |
4.2.1 坐标系介绍 | 第53-54页 |
4.2.2 火控解算 | 第54-57页 |
4.2.3 弹丸运动轨迹求取 | 第57-60页 |
4.2.4 脱靶量计算及显示 | 第60-63页 |
4.3 基于改进灰色残差模型的航迹预测方法 | 第63-73页 |
4.3.1 航迹生成 | 第63-65页 |
4.3.2 灰色残差GM(1,1)模型 | 第65-67页 |
4.3.3 残差修正模型的改进 | 第67-69页 |
4.3.4 仿真与分析 | 第69-73页 |
4.4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73-81页 |
4.4.1 系统架构及工作流程 | 第73-74页 |
4.4.2 系统界面设计 | 第74-75页 |
4.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75-80页 |
4.4.4 系统数据管理 | 第80-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82-98页 |
5.1 光电系统作用距离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82-93页 |
5.1.1 经验公式计算大气透过率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5.1.2 电视系统作用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 第86-87页 |
5.1.3 红外系统作用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 第87-90页 |
5.1.4 激光系统作用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 第90-93页 |
5.2 高炮脱靶量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93-96页 |
5.2.1 高炮脱靶量算例 | 第93-94页 |
5.2.2 火控解算误差分析 | 第94-9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附录A 密位单位说明 | 第106-108页 |
附录B 论文中用到的大气数据表 | 第108-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软件著作权 | 第114-11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