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连作障碍 | 第11页 |
1.2 连作障碍成因 | 第11-14页 |
1.2.1 土壤理化性质改变 | 第11-12页 |
1.2.2 土壤生态环境恶化 | 第12-13页 |
1.2.3 连作植物化感自毒作用 | 第13-14页 |
1.3 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 | 第14-16页 |
1.3.1 合理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 | 第14页 |
1.3.2 改良土壤 | 第14-15页 |
1.3.3 生物防治措施 | 第15-16页 |
1.4 豇豆连作障碍缓解措施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 | 第16-17页 |
1.4.2 改良连作土壤 | 第17页 |
1.4.3 选育耐连作障碍品种 | 第17页 |
1.4.4 采用科学栽培方法提高豇豆抗逆性 | 第17-1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江西省豇豆连作障碍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9-28页 |
2.1 前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2.1 材料 | 第19页 |
2.2.2 方法 | 第19-20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2.3.1 江西省豇豆产地基本情况调查 | 第21-22页 |
2.3.2 江西省豇豆产地土壤养分状况 | 第22-23页 |
2.3.3 豇豆连作年限与发病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2.3.4 江西省豇豆产地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 第24-25页 |
2.4 讨论与结论 | 第25-28页 |
第3章 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连作豇豆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28-36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2.1 供试材料 | 第28-29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3.2.3 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 第29页 |
3.2.4 测定指标 | 第29-30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3.3.1 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连作豇豆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0页 |
3.3.2 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连作豇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3 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豇豆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页 |
3.3.4 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豇豆根际土壤 p H 和电导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5 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连作豇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3.3.6 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连作豇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7 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连作豇豆产量的影响 | 第33页 |
3.4 讨论与结论 | 第33-36页 |
第4章 秸秆腐解物对豇豆连作土壤性质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6-45页 |
4.1 前言 | 第3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4.2.1 供试材料 | 第36-37页 |
4.2.2 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 | 第37页 |
4.2.3 测定指标 | 第37页 |
4.2.4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4.3.1 不同秸秆腐解物对豇豆连作土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2 不同秸秆腐解物对豇豆连作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3 不同秸秆腐解物对豇豆连作地土壤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4 不同秸秆腐解物化感效应综合评价 | 第40页 |
4.3.5 不同秸秆腐解物对豇豆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6 不同秸秆腐解物对豇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1页 |
4.3.7 不同秸秆腐解物对豇豆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讨论与结论 | 第42-45页 |
第5章 芥菜浸提液对豇豆连作土壤性质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5-55页 |
5.1 前言 | 第45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5.2.1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5.2.2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5.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46页 |
5.2.4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5.3.1 不同浓度的芥菜浸提液对豇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2 不同浓度的芥菜浸提液对豇豆种子化感效应评价 | 第48页 |
5.3.3 不同浓度的芥菜浸提液对连作豇豆幼苗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4 不同浓度的芥菜浸提液对连作豇豆幼苗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49页 |
5.3.5 不同浓度的芥菜浸提液对连作豇豆幼苗H2O2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6 不同浓度的芥菜浸提液对连作豇豆幼苗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7 不同浓度的芥菜浸提液对连作豇豆幼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5.4 讨论与结论 | 第52-55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