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其他花卉类论文--观叶植物论文

外源Spd和NO对盐胁迫下玉竹渗透调节及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摘要第9-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1 引言第12-28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2.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第13-18页
        1.2.2 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第18-19页
        1.2.3 盐胁迫下植物的缓解机制第19-21页
    1.3 亚精胺与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1.3.1 多胺的生理特性及功能第21-23页
        1.3.2 多胺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第23-24页
    1.4 NO与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1.4.1 NO的产生第24-25页
        1.4.2 NO的生理功能第25页
        1.4.3 NO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第25-26页
    1.5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6 技术路线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5页
    2.1 试验材料第28页
    2.2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第28-29页
        2.2.1 材料的培养第28页
        2.2.2 材料的处理第28-29页
    2.3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9-30页
        2.3.1 试验试剂第29页
        2.3.2 试验仪器第29-30页
    2.4 试验方法第30-34页
        2.4.1 玉竹叶片相对含水量及肉质化程度的测定第30页
        2.4.2 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第30-31页
        2.4.3 根冠比的测定第31页
        2.4.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1页
        2.4.5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第31-32页
        2.4.6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测定第32-33页
        2.4.7 脯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测定第33-34页
    2.5 数据处理第34-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47页
    3.1 外源Spd和NO对盐胁迫下玉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第35页
    3.2 外源Spd和NO对盐胁迫下玉竹叶片肉质化程度的影响第35-36页
    3.3 外源Spd和NO对盐胁迫下玉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36-37页
    3.4 外源Spd和NO对盐胁迫下玉竹根冠比的影响第37页
    3.5 外源Spd和NO对盐胁迫下玉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3.6 外源Spd和NO对盐胁迫下玉竹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3.7 外源Spd和NO对盐胁迫下玉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第39-41页
        3.7.1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39页
        3.7.2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3.7.3 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40页
        3.7.4 对K~+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3.8 外源Spd和NO对盐胁迫下玉竹叶片脯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41-44页
        3.8.1 对OAT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3.8.2 对P5CS活性的影响第42页
        3.8.3 对Arginase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3.8.4 对ProDH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3.9 生理指标与NaCl浓度和Spd浓度和NO浓度间方差分析第44-45页
    3.10 生理指标与NaCl浓度和Spd浓度和NO浓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5-47页
4 讨论第47-50页
    4.1 外源Spd和NO与盐胁迫下玉竹叶片相对含水量及肉质化程度的关系第47页
    4.2 外源Spd和NO与盐胁迫下玉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关系第47页
    4.3 外源Spd和NO与盐胁迫下玉竹叶片K+含量的关系第47-48页
    4.4 外源Spd和NO与盐胁迫下玉竹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48页
    4.5 外源Spd和NO与盐胁迫下玉竹叶片渗透调节的关系第48-50页
        4.5.1 外源Spd和NO与盐胁迫下玉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第48页
        4.5.2 外源Spd和NO与盐胁迫下玉竹叶片脯氨酸代谢的关系第48-50页
5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穗醋栗抗坏血酸合成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初步研究
下一篇:江西省豇豆连作障碍现状及缓解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