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办S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研究
| 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 1 引言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2 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概述 | 第19-24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 2.1.1 养老机构 | 第19页 |
| 2.1.2 养老服务 | 第19页 |
| 2.1.3 养老服务能力 | 第19-21页 |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1页 |
| 2.2.2 标准化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 2.2.3 供需结构错配理论 | 第22页 |
| 2.2.4 顾客满意度理论 | 第22-23页 |
| 2.2.5 管理创新理论 | 第23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公办S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 第24-48页 |
| 3.1 S养老机构简介 | 第24-29页 |
| 3.1.1 机构设置 | 第24-25页 |
| 3.1.2 机构定位 | 第25-29页 |
| 3.2 养老大环境分析 | 第29-36页 |
| 3.2.1 人口老龄化趋势 | 第29-32页 |
| 3.2.2 养老机构发展状况 | 第32-34页 |
| 3.2.3 养老机构市场需求 | 第34-36页 |
| 3.3 S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 第36-47页 |
| 3.3.1 人力资源 | 第36-37页 |
| 3.3.2 物力资源 | 第37-38页 |
| 3.3.3 财力资源 | 第38-41页 |
| 3.3.4 信息资源 | 第41-45页 |
| 3.3.5 顾客参与 | 第45-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公办S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8-53页 |
| 4.1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 第48页 |
| 4.2 养老人才配备不科学合理 | 第48-49页 |
| 4.3 养老服务项目不够多元化 | 第49-50页 |
| 4.4 实施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 第50-51页 |
| 4.5 资金来源限制服务供给 | 第51页 |
| 4.6 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失衡 | 第51-52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我国养老机构优秀服务经验启示 | 第53-57页 |
| 5.1 养老机构服务经验 | 第53-55页 |
| 5.2 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的启示 | 第55-56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6 提升公办S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对策建议 | 第57-62页 |
| 6.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 | 第57-58页 |
| 6.2 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 第58页 |
| 6.3 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 第58-59页 |
| 6.4 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 第59-60页 |
| 6.5 寻求多方政府补贴资源 | 第60页 |
| 6.6 明确养老服务供给定位 | 第60-61页 |
| 6.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7 结论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