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2章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第14-21页 |
2.1 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 | 第14-16页 |
2.1.1 内部牵制阶段 | 第14-15页 |
2.1.2 内部控制阶段 | 第15页 |
2.1.3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 第15-16页 |
2.1.4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 第16页 |
2.2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 | 第16-17页 |
2.2.1 内部控制的目标 | 第16页 |
2.2.2 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16-17页 |
2.3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第17-21页 |
2.3.1 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3.2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第19-21页 |
第3章 星巴克(中国)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情况 | 第21-28页 |
3.1 餐饮业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2 星巴克的基本情况 | 第22页 |
3.3 星巴克的内部控制现状 | 第22-28页 |
3.3.1 营运控制现状 | 第22-23页 |
3.3.2 销售控制现状 | 第23页 |
3.3.3 人事控制现状 | 第23-24页 |
3.3.4 风险现状 | 第24-26页 |
3.3.5 控制活动现状 | 第26-27页 |
3.3.6 信息和沟通现状 | 第27页 |
3.3.7 监督现状 | 第27-28页 |
第4章 星巴克(中国)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4.1 控制环境方面 | 第28页 |
4.2 风险评估方面 | 第28-30页 |
4.2.1 食品安全风险 | 第28页 |
4.2.2 财务风险 | 第28-30页 |
4.2.3 市场环境风险 | 第30页 |
4.3 控制活动方面 | 第30-31页 |
4.4 信息和沟通方面 | 第31页 |
4.5 监督方面 | 第31-32页 |
第5章 星巴克(中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对策 | 第32-36页 |
5.1 优化控制环境体系 | 第32页 |
5.2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 第32-33页 |
5.3 规范自身的控制活动 | 第33-34页 |
5.4 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 | 第34页 |
5.5 整合监督评价体系 | 第34-3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36-3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6-37页 |
6.2 启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作者简历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