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2-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 1.4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2章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 2.1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及其协调机制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 2.1.1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概念 | 第18页 | 
| 2.1.2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的概念 | 第18-19页 | 
| 2.1.3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的概念 | 第19页 | 
| 2.2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优化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 2.2.1 政府部门间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 2.2.2 政府流程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 第3章 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现状 | 第23-35页 | 
| 3.1 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23-26页 | 
| 3.1.1 推行一体化服务格局 | 第23-24页 | 
| 3.1.2 建立绿色通道服务制度 | 第24页 | 
| 3.1.3 细化服务项目落实举措 | 第24-25页 | 
| 3.1.4 建立专家定点联系服务制度 | 第25页 | 
| 3.1.5 实行“服务专员”制度 | 第25-26页 | 
| 3.2 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 3.2.1 人才满意度有待提升 | 第26-28页 | 
| 3.2.2 服务事项落实不够通畅 | 第28-29页 | 
| 3.2.3 服务流程亟待优化 | 第29-30页 | 
| 3.2.4 信息化服务手段薄弱 | 第30-31页 | 
| 3.3 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现存问题的成因 | 第31-35页 | 
| 3.3.1 主管重视不够 | 第31-32页 | 
| 3.3.2 战略规划不足 | 第32页 | 
| 3.3.3 服务层级较多 | 第32-33页 | 
| 3.3.4 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程度不高 | 第33-35页 | 
| 第4章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5-39页 | 
| 4.1 国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5-36页 | 
| 4.1.1 建立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 第35页 | 
| 4.1.2 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保障政策 | 第35-36页 | 
| 4.2 其他省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6-39页 | 
| 4.2.1 加强海外人才服务机构建设 | 第36-37页 | 
| 4.2.2 强化部门间工作协同推进 | 第37页 | 
| 4.2.3 提升服务信息化水平 | 第37页 | 
| 4.2.4 优化服务流程和标准 | 第37-39页 | 
| 第5章 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调机制优化的对策建议 | 第39-48页 | 
| 5.1 加强对服务工作的领导 | 第39-40页 | 
| 5.2 完善服务协调机构的组织建设 | 第40-41页 | 
| 5.3 健全服务工作规章制度 | 第41-42页 | 
| 5.4 强化服务“三化”建设 | 第42-45页 | 
| 5.5 构建服务激励约束机制 | 第45-48页 |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 第51-55页 | 
| (一) 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机构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 (二) 海外高层次人才调查问卷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