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辽、金(916~1234年)论文--金(女真)(1115~1234年)论文

金代吏员研究

内容提要第1-7页
第1章 绪论第7-18页
   ·概念与范围的界定第7-9页
   ·选题价值第9-10页
   ·研究综述第10-16页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金代吏制的形成背景与吏员设置第18-43页
   ·金代吏制形成的背景第18-20页
   ·金代中央吏员的设置第20-33页
     ·中央政府部门吏员的设置第20-29页
     ·宫廷吏员的设置第29-33页
   ·金代地方吏员的设置第33-43页
第3章 金代吏员的来源第43-67页
   ·中央政府吏员的来源第43-55页
     ·省令史、译史和省通事的来源第44-49页
     ·枢密院(元帅府)令译史、通事的来源第49-51页
     ·御史台令译史、通事的来源第51-52页
     ·六部令译史、通事的来源第52-54页
     ·中央其他机构吏员的来源第54-55页
   ·宫廷吏员的来源第55-61页
   ·地方吏员的来源第61-67页
     ·路的吏员的来源第62-63页
     ·府州县吏员的来源第63-65页
     ·地方其他机构吏员的来源第65-67页
第4章 吏员的职责与管理第67-101页
   ·吏员的职责第67-75页
     ·处理文案第67-69页
     ·翻译第69-71页
     ·其他第71-75页
   ·金廷对吏员的考核与奖惩第75-82页
     ·考核第75-78页
     ·奖惩措施第78-82页
   ·金廷对吏员的管理第82-101页
     ·金代各阶段对吏员的管理第82-89页
     ·吏员的俸给、仪卫、服饰管理第89-101页
第5章 金代吏员的出职第101-129页
   ·中央政府部门吏员的出职第101-108页
     ·省令史、译史、通事的出职第101-104页
     ·枢密院(元帅府)令、译史、通事的出职第104-105页
     ·御史台令、译史、通事的出职第105页
     ·六部令、译史、通事的出职第105-106页
     ·中央其他部门吏员的出职第106-108页
   ·宫廷吏员的出职第108-121页
   ·地方吏员的出职第121-123页
   ·中央吏员考满期的变化第123-124页
   ·职官吏员的重新出职第124-127页
   ·吏员出职的最高秩限第127-129页
第6章 金代吏员与金代社会第129-163页
   ·金代吏员集团形成的背景与基础第129-132页
   ·吏员集团与金代社会的关系第132-155页
     ·吏员集团与金代政治第132-144页
     ·吏员集团与金代经济第144-149页
     ·吏员集团与金代文化教育第149-153页
     ·吏员集团与金代社会管理第153-155页
   ·金代吏员与官场、社会风气第155-159页
   ·金代吏员的评价第159-163页
结语第163-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1页
附表一、金代文武散官品阶表第171-173页
附表二、金代文资出身的省令史表第173-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79-180页
后记第180-182页
中文摘要第182-185页
ABSTRACT第185-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朝中原乡村社会控制研究
下一篇: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士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