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

热镀锌机组主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0 热镀锌工业的现状第10页
    1.1 宝钢热镀锌机组的构造第10-13页
    1.2 热镀锌机组的控制系统结构第13-15页
    1.3 过程控制系统L2第15页
    1.4 基础自动化系统L1第15页
    1.5 网络系统第15-16页
    1.6 主控系统控制说明第16-17页
        1.6.1 主控的基本概念第16页
        1.6.2 协调控制定义第16-17页
        1.6.3 斜坡生成系统定义第17页
    1.7 文献综述及问题解决方案第17-19页
    1.8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贡献第19-21页
第二章 主控的通用控制描述第21-47页
    2.1 机组的紧停第21-25页
        2.1.1 紧停的实现第21-22页
        2.1.2 紧停区域的划分第22-23页
        2.1.3 紧停处理原则第23页
        2.1.4 紧停复位操作第23-24页
        2.1.5 紧停按钮及触发信号的设置第24-25页
    2.2 操作模式第25-29页
        2.2.1 操作模式的定义第25-26页
        2.2.2 操作模式的优先级第26-28页
        2.2.3 操作模式控制第28-29页
    2.3 速度控制设定第29-33页
        2.3.1 机组速度控制设定的定义第29-30页
        2.3.2 机组速度设定控制框图第30-31页
        2.3.3 S曲线处理第31-32页
        2.3.4 在执行保持操作时的速度设定值处理第32-33页
    2.4 张力控制的定义第33-36页
        2.4.1 张力控制的主要功能第33页
        2.4.2 直接张力控制的基本框图第33-35页
        2.4.3 张力设定处理第35-36页
        2.4.4 张力测量值处理第36页
        2.4.5 工艺速度(VL_TECH)概念第36页
        2.4.6 启动时的张力处理第36页
    2.5 定位控制第36-42页
        2.5.1 定位计数器的处理第37页
        2.5.2 定位设定第37-38页
        2.5.3 判定实际带钢行程值第38页
        2.5.4 行程控制器第38页
        2.5.5 制动距离的计算第38-42页
        2.5.6 切换点的输出第42页
        2.5.7 实际定位的例子第42页
    2.6 传动控制第42-46页
        2.6.1 PLC与传动的通讯接口处理第42-46页
        2.6.2 传动的同步处理第46页
    2.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入口段主控控制描述第47-66页
    3.1 入口段工作通道的选择第47页
    3.2 入口段的机组启动和运行条件第47-48页
    3.3 入口段的速度控制第48-51页
        3.3.1 正常运行时的速度控制第48-49页
        3.3.2 上通道运行时的速度控制第49-50页
        3.3.3 下通道运行时的速度控制第50-51页
    3.4 入口段的传动控制第51-52页
    3.5 入口段的张力控制第52页
    3.6 开卷机控制第52-56页
        3.6.1 卷径计算第53页
        3.6.2 基于实际速度的卷径计算D_Mode1第53-54页
        3.6.3 基于设定速度的卷径计算D_Mode2第54页
        3.6.4 基于长度的卷径计算D_Mode3第54-55页
        3.6.5 卷径平均化处理第55页
        3.6.6 卷径线性化处理第55-56页
        3.6.7 开卷机卷径理论计算第56页
    3.7 带头跟踪第56-58页
        3.7.1 编码器在带头跟踪的应用第57页
        3.7.2 带钢步长计算第57-58页
    3.8 入口段的定位控制第58-59页
    3.9 入口段的自动顺序控制第59-61页
    3.10 入口段的组点动控制第61-62页
    3.11 入口段的单独点动控制第62页
    3.12 卷径计算及张力控制实验数据第62-64页
    3.13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中央段主控控制描述第66-77页
    4.1 中央段的机组启动和运行条件第66页
    4.2 中央段的速度控制第66-69页
    4.3 中央段的传动控制第69页
    4.4 中央段的张力控制第69-70页
    4.5 矫直机控制第70-74页
        4.5.1 操作模式控制第70-71页
        4.5.2 张力控制第71-72页
        4.5.3 延伸率控制第72-74页
        4.5.4 过焊缝处理第74页
        4.5.5 异常处理第74页
    4.6 中央段的定位控制第74-75页
    4.7 中央段的组点动控制第75-76页
    4.8 中央段的单独点动控制第76页
    4.9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出口段主控控制描述第77-90页
    5.1 工作通道的选择第77页
    5.2 出口段的启动和运行条件第77-78页
    5.3 出口段的速度控制第78-81页
        5.3.1 双通道运行时的速度控制第78-79页
        5.3.2 1号卷取机系统运行时的速度控制第79页
        5.3.3 2号卷取机系统运行时的速度控制第79-81页
    5.4 出口段的传动控制第81-82页
    5.5 出口段张力控制第82页
    5.6 卷取机控制第82-83页
    5.7 出口段定位控制第83-86页
        5.7.1 带尾定位到卷取机时的计算方法第84-86页
    5.8 出口段的自动顺序控制第86-87页
    5.9 出口段的组点动控制第87-88页
    5.10 出口段的单独点动控制第88-89页
    5.11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90-94页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第90-92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致谢第97-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98-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用炉炉温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数控落地镗铣床滑枕变形分析及其补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