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6-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21页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21-24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4-25页 |
1.4.1 研究内容创新 | 第24页 |
1.4.2 研究视角创新 | 第24页 |
1.4.3 研究观点创新 | 第24-25页 |
2 新收入准则的理论基础及主要内容 | 第25-34页 |
2.1 新收入准则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1.1 产权理论、资本保全理论与综合收益理论 | 第25-26页 |
2.1.2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 第26页 |
2.1.3 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 | 第26-27页 |
2.2 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内容 | 第27-34页 |
2.2.1 联合收入准则(IFRS15/ASC606) | 第27-28页 |
2.2.2 我国新收入准则(新CAS14) | 第28-29页 |
2.2.3 新旧准则的比较 | 第29-34页 |
3 案例公司简介 | 第34-37页 |
3.1 Z公司基本情况 | 第34页 |
3.2 Z公司盈利模式 | 第34-35页 |
3.3 Z公司经营状况与业绩 | 第35-37页 |
3.3.1 经营状况 | 第35-36页 |
3.3.2 经营业绩 | 第36-37页 |
4 Z公司收入确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4.1 Z公司收入确认的现状 | 第37-39页 |
4.1.1 一般收入确认政策 | 第37-38页 |
4.1.2 捆绑销售收入的确认 | 第38-39页 |
4.1.3 积分奖励收入的确认 | 第39页 |
4.2 Z公司收入确认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4.2.1 混合收入整体作为销售商品收入 | 第39-40页 |
4.2.2 缺乏对多重交易安排的指引 | 第40页 |
4.2.3 未规定奖励积分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 | 第40页 |
4.2.4 特定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5 新收入准则下Z公司收入确认的方式及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 第42-53页 |
5.1 新收入准则下Z公司收入确认的方式 | 第42-46页 |
5.1.1 一般收入确认政策 | 第42页 |
5.1.2 捆绑销售收入的确认 | 第42-43页 |
5.1.3 积分奖励收入的确认 | 第43页 |
5.1.4 特定交易收入的确认 | 第43-46页 |
5.2 新收入准则对Z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 第46-53页 |
5.2.1 对Z公司收入结构的影响 | 第46-48页 |
5.2.2 对Z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 | 第48-53页 |
6 应对新收入准则的相关建议 | 第53-56页 |
6.1 对Z公司的建议 | 第53-54页 |
6.1.1 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 第53页 |
6.1.2 充分披露有关信息 | 第53页 |
6.1.3 加强企业业财融合 | 第53页 |
6.1.4 比较分析新老报表 | 第53-54页 |
6.2 对电信行业的建议 | 第54页 |
6.3 对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建议 | 第54-56页 |
6.3.1 尽快发布应用指南 | 第54页 |
6.3.2 关注相关要求是否可执行 | 第54-56页 |
7 结论与前景展望 | 第56-60页 |
7.1 结论 | 第56-58页 |
7.2 前景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