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23页 |
1.1.2 六端口微波网络收发器概述 | 第17-19页 |
1.1.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1.2 本论文的目的和选题依据 | 第23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六端口微波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数字光链路基本结构 | 第25-49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六端口微波网络技术相关微波原理 | 第25-30页 |
2.3 六端口微波网络反射计的原理和分析 | 第30-33页 |
2.4 六端口微波网络收发器的原理 | 第33-44页 |
2.4.1 六端口微波网络设计 | 第33-34页 |
2.4.2 基于六端口微波网络的发射机设计 | 第34-40页 |
2.4.3 基于六端口微波网络的接收机设计 | 第40-44页 |
2.5 商用电磁仿真软件辅助设计微波器件 | 第44-46页 |
2.5.1 商用电磁仿真软件的对比 | 第44-45页 |
2.5.2 采用的电磁仿真软件辅助设计方案与步骤 | 第45-46页 |
2.6 数字光链路的基本结构 | 第46-48页 |
2.6.1 数字光发射机 | 第46-47页 |
2.6.2 数字光接收机 | 第47-48页 |
2.7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六端口微波网络收发器校准算法研究 | 第49-59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基于径向基函数的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50-52页 |
3.3 应用于六端口微波网络收发器系统的基于径向基函数的神经网络校准算法 | 第52-57页 |
3.3.1 实验装置与方案 | 第52-54页 |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基于六端口微波网络的收发器的研究 | 第59-89页 |
4.1 引言 | 第59-61页 |
4.2 基于六端口微波网络的对称结构收发器的设计 | 第61-66页 |
4.2.1 基本原理与结构 | 第61-62页 |
4.2.2 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收发单元模块设计 | 第62-65页 |
4.2.3 软件辅助设计 | 第65-66页 |
4.3 基于六端口微波网络的对称结构收发器时分系统研究 | 第66-71页 |
4.3.1 系统架构设计与原理分析 | 第66-68页 |
4.3.2 实验装置与方案 | 第68-69页 |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1页 |
4.4 基于六端口微波网络的对称结构收发器频分系统研究 | 第71-88页 |
4.4.1 系统架构设计与原理分析 | 第71-77页 |
4.4.2 实验装置与方案 | 第77-81页 |
4.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1-88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88-89页 |
第五章 光无线融合通信技术研究 | 第89-103页 |
5.1 引言 | 第89-91页 |
5.2 光控射频电路技术研究 | 第91-97页 |
5.3 结合基带数字光链路和六端口微波网络收发器的光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 第97-101页 |
5.3.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97-100页 |
5.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1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101-10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