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研究 | 第12页 |
1.2.2 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2-13页 |
1.2.3 信用风险的度量研究 | 第13-14页 |
1.2.4 信用风险的防范研究 | 第14页 |
1.2.5 信用评级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6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保千里债券违约案例描述 | 第18-24页 |
2.1 保千里公司介绍 | 第18-21页 |
2.1.1 基本信息 | 第18-19页 |
2.1.2 主要业务 | 第19-20页 |
2.1.3 经营现状 | 第20-21页 |
2.2 保千里债券发行情况 | 第21-22页 |
2.3 保千里债券违约事件回顾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保千里债券违约案例分析 | 第24-40页 |
3.1 宏观经济因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 第24-25页 |
3.2 行业因素:行业竞争力下降 | 第25-27页 |
3.3 监管及评级机构因素 | 第27-30页 |
3.3.1 债券市场监管制度不健全 | 第27-29页 |
3.3.2 评级机构失职 | 第29-30页 |
3.4 公司因素 | 第30-39页 |
3.4.1 财务分析 | 第30-35页 |
3.4.2 公司过度投资 | 第35-38页 |
3.4.3 借壳上市造假 | 第38-39页 |
3.5 违约原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保千里债券违约案例启示 | 第40-47页 |
4.1 监管部门完善法规,建立风险分担和违约处置机制 | 第40-43页 |
4.1.1 完善债券市场法律法规 | 第40页 |
4.1.2 强化信息披露机制 | 第40-41页 |
4.1.3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 | 第41-42页 |
4.1.4 创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 第42页 |
4.1.5 建立有效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 | 第42-43页 |
4.2 发债主体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严控风险 | 第43-45页 |
4.2.1 合理适度投资 | 第43-44页 |
4.2.2 加强公司内部治理 | 第44页 |
4.2.3 合法合规披露公司信息 | 第44-45页 |
4.2.4 构建企业危机处理机制 | 第45页 |
4.3 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追踪 | 第45-47页 |
4.3.1 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识别能力 | 第45-46页 |
4.3.2 及时跟踪分析公司财务状况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总结 | 第47页 |
5.2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