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MIMO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 无线传播信道与模型应用简述 | 第12-13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贡献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信道建模与基础 | 第15-25页 |
2.1 MIMO模型与分类 | 第15-17页 |
2.2 相关性模型 | 第17-20页 |
2.2.1 Kronecker模型 | 第18页 |
2.2.2 Weichselberger模型 | 第18-20页 |
2.3 大规模MIMO信道特性概述 | 第20-24页 |
2.3.1 最佳传播条件与信道固化(channel hardening) | 第20-21页 |
2.3.2 近场效应与非平稳特性 | 第21-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椭圆模型的大规模MIMO信道特性 | 第25-39页 |
3.1 椭圆模型信道建模仿真 | 第25-33页 |
3.1.1 椭圆模型信道建模概述 | 第25-27页 |
3.1.2 建模方法与步骤 | 第27-32页 |
3.1.3 仿真参数设置 | 第32-33页 |
3.2 仿真参数分析 | 第33-35页 |
3.3 子路径的差异化研究 | 第35-38页 |
3.3.1 簇的产生和发展 | 第35-36页 |
3.3.2 建模仿真与分析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耦合矩阵的分析与信道建模 | 第39-50页 |
4.1 耦合矩阵的统计分析 | 第39-44页 |
4.1.1 耦合矩阵概述 | 第39-40页 |
4.1.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40-41页 |
4.1.3 耦合矩阵的统计近似 | 第41-44页 |
4.2 基于几何的相关性 | 第44-47页 |
4.2.1 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4.2.2 相关性评估 | 第46-47页 |
4.3 经验模型及其仿真验证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