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电针疗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14-25页 |
1 病例选择 | 第14-16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4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1.5 病例脱落与处理 | 第15页 |
1.6 病例中止标准 | 第15页 |
1.7 安全性评价 | 第15-16页 |
1.8 依从性评价 | 第16页 |
1.9 样本量计算 | 第16页 |
1.10 随机方法 | 第16页 |
1.11 对照 | 第16页 |
1.12 盲法 | 第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2.1 病例分组 | 第16-17页 |
2.2 基线资料分析 | 第17-19页 |
2.3 安全性分析 | 第19页 |
2.4 治疗方法 | 第19-22页 |
2.5 观察指标 | 第22-23页 |
2.6 评定标准 | 第23页 |
2.7 偏倚控制 | 第23页 |
3 统计学分析 | 第23-25页 |
研究结果 | 第25-29页 |
1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组内比较 | 第25-26页 |
2 治疗后观察指标组间比较 | 第26-27页 |
3 疗效比较 | 第27页 |
4 随访情况比较 | 第27页 |
5 依从率比较 | 第27-29页 |
讨论 | 第29-37页 |
1 祖国医学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认识 | 第29页 |
2 现代医学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认识 | 第29-30页 |
3 平衡电针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机理讨论 | 第30-34页 |
3.1 穴位选取 | 第30-31页 |
3.2 平衡电针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3.3 电针频率机理 | 第32-33页 |
3.4 电针波形机理 | 第33-34页 |
4 关节松动术机理 | 第34页 |
5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6 操作注意事项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文献综述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4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