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原理论文--发动机结构力学论文

基于能量密度耗散准则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及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21-5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1-23页
    1.2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概述第23-30页
        1.2.1 蠕变第23-25页
        1.2.2 高温低周疲劳第25-27页
        1.2.3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第27-30页
    1.3 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30-41页
        1.3.1 现存主要寿命预测模型方法的演绎历程第30-32页
        1.3.2 基于Manson-Coffin方程发展的主要模型第32-34页
        1.3.3 基于区分方法发展的主要模型第34-37页
        1.3.4 基于线性损伤累积准则发展的主要模型第37-41页
    1.4 多轴应力状态下损伤评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41-47页
        1.4.1 蠕变-疲劳应力-应变行为研究第41-42页
        1.4.2 多轴应力状态下蠕变损伤研究第42-44页
        1.4.3 多轴应力状态下疲劳损伤研究第44-46页
        1.4.4 多轴应力状态下蠕变-疲劳-氧化损伤研究第46-47页
    1.5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47-48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8-50页
第2章 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蠕变-疲劳宏观力学行为及寿命研究第50-80页
    2.1 引言第50页
    2.2 试验材料及方案第50-57页
        2.2.1 试验材料第50-51页
        2.2.2 试验试样及方法第51-54页
        2.2.3 试验方案第54-57页
    2.3 镍基高温合金GH4169高温力学性能第57-67页
        2.3.1 高温拉伸力学行为第57页
        2.3.2 高温蠕变力学行为第57-59页
        2.3.3 高温低周疲劳力学行为第59-61页
        2.3.4 蠕变-疲劳力学行为第61-67页
    2.4 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蠕变-疲劳寿命分析及论证第67-79页
        2.4.1 保载时间对蠕变-疲劳寿命的影响第68-69页
        2.4.2 应变范围对蠕变-疲劳寿命的影响第69-71页
        2.4.3 应变比对蠕变-疲劳寿命的影响第71-72页
        2.4.4 现有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对比第72-79页
    2.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3章 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的微观组织及蠕变-疲劳损伤机理研究第80-99页
    3.1 引言第80页
    3.2 试验材料及方案第80-84页
        3.2.1 试验材料第80-81页
        3.2.2 试验方案第81-83页
        3.2.3 微观表征方法第83-84页
    3.3 试验结果第84-91页
        3.3.1 微观组织特征第84-87页
        3.3.2 断口形貌特征第87-89页
        3.3.3 二次裂纹特征第89-91页
    3.4 非均匀微观组织对蠕变-疲劳寿命的影响第91-95页
        3.4.1 非均匀微观因素的内部联系第91-92页
        3.4.2 宏观蠕变-疲劳寿命规律第92-93页
        3.4.3 ∑3特殊晶界在蠕变-疲劳作用中的影响第93-95页
    3.5 不同加载类型的蠕变-疲劳损伤机理第95-97页
        3.5.1 二次裂纹统计及开裂模式分析第95-96页
        3.5.2 不同加载波形下的损伤机理第96-97页
    3.6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4章 基于能量密度耗散准则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第99-119页
    4.1 引言第99页
    4.2 现有基于LDS的蠕变-疲劳模型第99-101页
        4.2.1 TF法第100页
        4.2.2 DE法第100页
        4.2.3 T-SEDE法第100-101页
    4.3 MSEDE理论模型的建立第101-106页
        4.3.1 能量密度耗散准则第101-102页
        4.3.2 平均应力效应的数学表达第102-104页
        4.3.3 应力松弛率的数学表达第104-105页
        4.3.4 蠕变-疲劳预测寿命的数学表达第105-106页
    4.4 模型的验证第106-110页
        4.4.1 数据的收集第106页
        4.4.2 模型参数的确立第106-109页
        4.4.3 寿命预测结果的验证与对比第109-110页
    4.5 寿命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110-114页
        4.5.1 保载时间敏感性分析第110-112页
        4.5.2 平均应力效应第112-113页
        4.5.3 蠕变-疲劳损伤交互作用图第113-114页
    4.6 基于逐循环概念的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第114-118页
        4.6.1 基于逐循环概念的计算方法第115页
        4.6.2 基于逐循环概念的寿命预测能力第115-117页
        4.6.3 时间相关的蠕变-疲劳损伤评定技术第117-118页
    4.7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5章 考虑压缩保载的蠕变-疲劳-氧化寿命预测模型第119-133页
    5.1 引言第119页
    5.2 蠕变-疲劳-氧化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第119-124页
        5.2.1 压缩保载下的蠕变损伤第119-121页
        5.2.2 压缩保载下的氧化损伤第121-123页
        5.2.3 不同加载类型下理论模型的建立第123-124页
    5.3 模型的验证第124-126页
        5.3.1 数据的收集第124页
        5.3.2 模型参数的确立第124-125页
        5.3.3 寿命预测结果的验证第125-126页
    5.4 寿命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126-132页
        5.4.1 保载时间敏感性分析第126-127页
        5.4.2 平均应力效应对寿命预测结果的影响第127-129页
        5.4.3 蠕变-疲劳-氧化三维损伤交互图第129-132页
    5.5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6章 基于统一粘塑性理论的单边缺口试样蠕变-疲劳寿命预测第133-153页
    6.1 引言第133页
    6.2 试验材料及方案第133-136页
        6.2.1 试验材料第133-134页
        6.2.2 试验试样及方法第134-135页
        6.2.3 试验方案第135-136页
    6.3 数值计算方法第136-141页
        6.3.1 数值计算方法概述第136-137页
        6.3.2 修正的统一粘塑性方程第137-138页
        6.3.3 基于临界平面法的多轴疲劳损伤第138页
        6.3.4 基于MSEDE模型的多轴蠕变损伤第138-140页
        6.3.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40-141页
    6.4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141-144页
        6.4.1 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第141-142页
        6.4.2 损伤模型参数的确定第142页
        6.4.3 本构模型参数的验证第142-144页
    6.5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144-152页
        6.5.1 缺口试样裂纹萌生寿命和位置第144-146页
        6.5.2 应力-应变行为模拟结果第146-149页
        6.5.3 裂纹萌生寿命预测结果第149-150页
        6.5.4 裂纹萌生位置模拟结果第150-152页
    6.6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第7章 基于稳态应力应变响应的某型航空涡轮盘蠕变-疲劳损伤评估第153-161页
    7.1 引言第153页
    7.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53-156页
        7.2.1 涡轮盘结构及有限元模型第153-154页
        7.2.2 稳态周次的载荷谱第154-155页
        7.2.3 非均匀温度场第155-156页
    7.3 数值实现方法第156页
        7.3.1 蠕变本构方程第156页
        7.3.2 循环塑性本构方程第156页
    7.4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156-160页
        7.4.1 本构及损伤模型参数第156-157页
        7.4.2 涡轮盘的应力分布第157-158页
        7.4.3 涡轮盘的蠕变和疲劳损伤第158-160页
    7.5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61-163页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161-162页
    8.2 论文创新点第162页
    8.3 展望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182-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选择性加氢金属催化剂的结构调变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小冲杆试验预测材料强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