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汉字的图形化处理手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内容及研究范围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汉字图形化综述 | 第14-32页 |
1.1 汉字的起源 | 第14-17页 |
1.1.1 汉字之源——图画记事 | 第14-15页 |
1.1.2 汉字之雏形——象形文字 | 第15-17页 |
1.2 汉字字体及类型的演变与发展 | 第17-23页 |
1.2.1 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沿革 | 第17-22页 |
1.2.2 汉字的构造 | 第22-23页 |
1.3 图形化概述 | 第23-24页 |
1.4 汉字图形化的表现特点 | 第24-27页 |
1.4.1 汉字图形化的图像性 | 第24-25页 |
1.4.2 汉字图形化的符号化 | 第25-27页 |
1.4.3 汉字图形化的艺术性 | 第27页 |
1.5 汉字图形化设计的意义 | 第27-32页 |
1.5.1 适应信息传达需要,增强视觉引导 | 第27-28页 |
1.5.2 丰富视觉表现形式,增强传达准确性 | 第28-29页 |
1.5.3 强调典型视觉形象,强化民族特色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汉字图形化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及视觉表现 | 第32-54页 |
2.1 汉字图形化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 第32-41页 |
2.1.1 汉字图形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2.1.2 汉字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 第35-41页 |
2.2 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41-44页 |
2.2.1 兼顾图形创意原则 | 第41-42页 |
2.2.2 传达内容明确无歧义原则 | 第42-43页 |
2.2.3 增强设计审美多样性原则 | 第43-44页 |
2.3 汉字图形化的设计表现方法 | 第44-54页 |
2.3.1 对汉字结构的重塑 | 第44-48页 |
2.3.2 对汉字笔画的改造 | 第48-50页 |
2.3.3 对汉字外观的艺术化处理 | 第50-54页 |
第三章 汉字图形化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延伸 | 第54-62页 |
3.1 从形式美法则角度看汉字图形化的表现 | 第54-59页 |
3.1.1 多样与统一 | 第54-55页 |
3.1.2 对称与均衡 | 第55-56页 |
3.1.3 比例与重心 | 第56-58页 |
3.1.4 节奏与韵律 | 第58-59页 |
3.1.5 联想与意境 | 第59页 |
3.2 汉字图形化的传统性体现 | 第59-61页 |
3.3 汉字图形化的现代性体现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现代设计中的汉字图形化功能价值及意义转换 | 第62-68页 |
4.1 汉字图形化的功能价值 | 第62-64页 |
4.1.1 读图时代下的传播优势 | 第62-63页 |
4.1.2 汉字图形构筑中国化情感表达 | 第63-64页 |
4.2 汉字图形化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转换 | 第64-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附录: 图片资料来源索引 | 第70-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