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特低渗油藏伤害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解堵增注工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东胜油区特低渗油藏注水状况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32页 |
2.1 东胜油区特低渗透油藏注水状况分析 | 第16-28页 |
2.1.1 注水开发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2.1.2 油藏地质资料及注水水质资料 | 第17-27页 |
2.1.3 欠注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2.2 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伤害影响因素研究 | 第28-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特低渗油藏注水井增注工艺机理及适应性研究 | 第32-65页 |
3.1 酸化工艺增注机理及适应性研究 | 第32-35页 |
3.1.1 酸化增注机理 | 第32页 |
3.1.2 低渗油藏酸化解除伤害后增注效果预测模型 | 第32-34页 |
3.1.3 常见酸化体系适应性研究 | 第34-35页 |
3.1.4 适用牛庄区块的酸液体系研究 | 第35页 |
3.2 压裂工艺增注机理及适应性研究 | 第35-43页 |
3.2.1 压裂增注机理 | 第35-36页 |
3.2.2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裂增注效果计算模型 | 第36-40页 |
3.2.3 注水井压裂工艺适应性研究 | 第40-43页 |
3.3 径向钻孔工艺增注机理及适应性研究 | 第43-58页 |
3.3.1 径向钻孔机理研究 | 第43-46页 |
3.3.2 径向钻孔影响因素研究 | 第46-51页 |
3.3.3 径向钻孔注水指数模型建立 | 第51-57页 |
3.3.4 径向钻孔工艺适应性研究 | 第57-58页 |
3.4 注水井增注措施效果评价 | 第58-63页 |
3.4.1 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等级的确定 | 第58-60页 |
3.4.2 增注措施效果计算与分析 | 第60-63页 |
3.4.3 东胜特低渗油藏化学增注措施研发方向 | 第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增注化学剂的筛选及增注效果分析 | 第65-83页 |
4.1 表面活性剂的优选 | 第65-72页 |
4.1.1 岩石/液体表面特性分析 | 第65-66页 |
4.1.2 注入水表面张力及表面活性剂对其影响测试 | 第66-67页 |
4.1.3 油水界面张力及表面活性剂对其影响测试 | 第67-68页 |
4.1.4 吸附性测试 | 第68-69页 |
4.1.5 增溶性测试 | 第69-70页 |
4.1.6 乳化力测试 | 第70页 |
4.1.7 洗油能力测试 | 第70-71页 |
4.1.8 临界胶束浓度测试 | 第71-72页 |
4.2 适合牛庄特低渗油藏的新型增注活性水体系评价 | 第72-76页 |
4.2.1 新型活性水体系的性能测试 | 第72-74页 |
4.2.2 新型活性水体系的配伍性、缓蚀性及其降压增注性能测试 | 第74-76页 |
4.3 适合特低渗油藏的降压增注酸液体系优选 | 第76-81页 |
4.3.1 降压增注酸液体系优选 | 第76-78页 |
4.3.2 酸液体系性能评价 | 第78-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